本文围绕预计明年年底与大家见面的折叠屏 iPhone 展开,详细介绍了其在关键零部件上的材料选择、优势,以及在轻薄与续航方面的改进情况,包括采用液态金属、对显示驱动集成电路的调整等内容。
各位科技爱好者们注意啦!那备受瞩目的折叠屏 iPhone,预计将于明年年底正式和我们见面,而近日它又有了全新的消息传出。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在昨日(3 月 21 日)发布文章透露,苹果公司为了让折叠 iPhone 更加耐用,使屏幕平整度得到显著提升,并且实现屏幕无折痕的理想效果,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在折叠屏 iPhone 的关键零组件——轴承(铰链)中大量采用液态金属材料,并且会通过压铸工艺对其进行加工。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朋友心中都会有疑问,这里提到的“液态金属”究竟是什么?它和我们平时熟悉的液金导热材料又有哪些区别呢?别着急,IT 之家这就来为大家详细解读一番。
一、此液态非彼液态
当我们谈到液态金属时,对于广大科技爱好者来说,最熟悉的应该就是 PS5、不少高性能游戏本以及一些极限超频玩家所使用的导热材料了。
常见的液态金属导热材料一般是镓铟锡的合金,这种合金具有较低的熔点,在常温下呈现液态,并且具备优异的导热和导电性能。
然而,折叠屏 iPhone 上的铰链所采用的显然不是这种我们常见的“液态金属”。
郭明錤表示,苹果采用液态金属其实由来已久,早在之前就已经在 SIM 卡针等部件中采用过该材料。
这里所说的液态金属,实际上指的是非晶合金(Amorphous Alloys)材料。非晶合金是采用现代快速凝固冶金技术制成的,它是一种新型的非晶金属玻璃材料,兼具了一般金属和玻璃的优异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
▲铁基非晶合金带材
非晶合金之所以被称作“液态金属”,主要是因为它的微观结构类似于液体时的无序状态。
▲左:晶体,右:非晶体
除了“液态金属”这个称呼,非晶合金还有另一个名字叫“金属玻璃”。这是因为其内部原子排列呈现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玻璃态结构,而且其结构和成分比晶态合金更加均匀。
二、非晶合金材料,有什么优势?
对于折叠屏手机而言,转轴可是决定其使用体验是否顺畅,以及长时间使用耐久性是否有保障的关键要素。
与铝合金、不锈钢等常规材料相比,非晶合金具有比强度高、耐磨性和弹性好的特点,并且不易出现塑性变形。
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使用非晶合金来制造折叠屏手机的转轴和其他支撑结构是非常合适的。
▲华为 Mate Xs 的转轴就采用了锆基非晶合金
非晶合金的弹性和耐磨性能够让折叠过程更加顺畅,而其较高的平面度可以保证在动作时不会发生扭转翘曲,从而实现顺利的折叠。
而且,非晶合金压铸的塑形方式在工艺上接近“净成形”,所需要的后期加工较少,更容易制作复杂的形状,这一点也非常契合折叠屏手机铰链的需求。
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森海塞尔 IE 600 耳机的外壳就采用了 3D 打印的 ZR01 非晶态锆材,这种材料不仅强度和抗弯度都是高性能钢的三倍,表面还能呈现独特的半雾面质感,并且耐腐蚀、耐刮擦。
三、折叠 iPhone,聚焦轻薄与续航
至于折叠屏 iPhone 能否真正做到“无折痕”,目前我们暂时还得打一个问号。
除了耐用性及屏幕平整度方面的消息,另一名爆料者 yeux1122 的新消息让我们对折叠屏 iPhone 的轻薄及续航有了新的期望。
yeux1122 在 Naver 博客上发文称,苹果正在对其首款折叠屏 iPhone 所采用的显示驱动集成电路(DDI)进行精细化调整,目的是实现设备整体更为轻薄的设计。
DDI 是一个关键组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设备处理器发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控制显示屏像素所需的模拟信号。
对 DDI 的改进能够使面板组件更为纤薄,同时降低设备的热量输出以及减少电量消耗,这对于折叠屏手机这类拥有多个屏幕且空间紧凑的设备来说至关重要。
想必,今年下半年即将推出的 iPhone 17 Air,也是来给折叠屏 iPhone 打个样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郭明錤认为该设备展开状态下厚度仅为 4.5 毫米,折叠后厚度在 9 毫米至 9.5 毫米之间。
郭明錤和 Jeff Pu 均预计,折叠屏 iPhone 将于 2026 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有望在明年实现限量发售。
英国巴克莱银行分析师 Tim Long 此前在研报中预测,苹果首款折叠屏 iPhone 起售价将达 2299 美元(现汇率约合 16657 元人民币),远超当前最贵的 iPhone 16 Pro Max(1199 美元)。
本文围绕折叠屏 iPhone 展开,介绍了苹果为提升其性能在铰链采用液态金属(非晶合金)材料及其优势,还提及对显示驱动集成电路的调整以实现轻薄与续航优化。同时给出了该设备的厚度、量产时间和价格预测等信息,让我们对折叠屏 iPhone 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但折叠屏 iPhone 能否真正实现无折痕等效果仍有待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