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未来一周气温变化、龙头药企被强制退市以及两种饮品混喝的危害展开。重点阐述了能量饮料与酒精混合饮用对大脑的损害,以及能量饮料不能多喝的原因,提醒青少年注意饮品选择。
未来一周的气温简直可以用“离谱”来形容!在这个时间段里,短袖和棉袄可能都得派上用场,大家出门可得根据天气灵活增减衣物。
与此同时,还有一则重磅消息。一家龙头药企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这在医药行业无疑是一场震动。
接下来,要和大家重点说说饮品方面的事儿。朋友聚会的时候,喝酒、喝饮料是常有的事。如今很多人喜欢把“酒和饮料”搭配混着喝,甚至调配成鸡尾酒,觉得这样在味道和口感上都有一些新变化。然而,最近一项研究却给这种喝法敲响了警钟。
“酒精 + 饮料”这样搭配着喝,会对大脑造成损害,而且危害比单喝酒还大!
图源:视觉中国
能量饮料、酒精混着喝伤大脑
近日,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神经病理学》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能量饮料与酒精混合饮用,可能永久影响大脑中海马体的可塑性,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损害。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研究结果显示:从青春期到成年期,能量饮料会对生物体产生长期的影响。由于能量饮料会导致酒精中毒的主观感知降低,会让人不自觉地多喝,从而增加酒精中毒风险。青春期饮用这些饮料,会导致海马体可塑性发生长期变化,如认知能力受损、记忆受损、行为障碍等,也就是大脑能力骤降。
能量饮料为什么不能多喝?
现行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功能饮料”这个类别,它的学名叫“特殊用途饮料”,主要包括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电解质饮料等几类。
功能饮料的首要消费者是运动员以及其他高强度体力劳动者,目的在于补充水分、电解质、能量,提高运动和工作表现。因此,它的主要成分包括咖啡因、牛磺酸、糖分等。
但这类饮料现在越来越受普通人的青睐,尤其是年轻人,甚至不少儿童,由于对功能饮料并不完全了解而当普通饮料喝,有些人还误以为其有利健康。
能量饮料中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成分——咖啡因。数据显示,每 240 毫升功能饮料中含咖啡因 70 - 316 毫克。随着社交媒体、广告等的大力宣传,能量饮料开始频繁出现在普通人的日常饮食中,尤其是 12 - 34 岁年龄段的人群。
不少临床病例和科学研究指向了一个事实:因为大剂量咖啡因,以及其他提取于植物的兴奋剂的存在,无论是短期大剂量,还是长期大剂量喝能量饮料,都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的不良反应,比如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焦虑等;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导致死亡。
团团再次提醒
青少年是“能量饮料 + 酒精饮品”混搭饮用的高风险人群。这种喝法看似有趣,但对大脑的损害不容小觑。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朋友的健康,聚会时不妨选择更安全的饮品,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保护好大脑!
本文先介绍了未来一周气温变化大以及龙头药企被强制退市的消息,接着重点阐述了能量饮料与酒精混喝对大脑的损害,以及能量饮料不能多喝的原因,最后提醒青少年要注意饮品选择,保护大脑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