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抢救一名在分娩过程中突发急性胎儿窘迫的 40 岁高危产妇的故事。详细介绍了医院多学科联动,启动“极速剖宫产”预案,在短短 10 分钟内完成手术,成功娩出胎儿,并在术后对产妇进行严密监护,最终产妇康复出院的全过程。
胎心骤降,母婴陷入生死危机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下午,产房的宁静被一声急促的警报声打破。15 时 17 分,“医生!胎心掉了!”的呼喊声在产房内回荡。一名 40 岁的高危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遭遇了极其危险的状况——急性胎儿窘迫。原本处于正常范围的胎心率,如同断崖一般急剧下跌至 62 次/分,而胎儿的血氧饱和度也从 97% 迅速降至 94%。与此同时,产妇也出现了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此时,产妇的宫口仅仅开大 2cm,羊水已经呈现出浑浊的黄色,这一切都表明胎儿缺氧的风险在急剧升高。每一秒的耽搁,都可能给新生儿带来不可逆的脑损伤,母婴的生命危在旦夕。
多学科迅速联动,启动“极速剖宫产”应急预案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产房医生当机立断,一声令下:“立即启动红色预警!通知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科 2 分钟内到位!”瞬间,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的“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被全面激活,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就此拉开帷幕。
产科团队:争分夺秒开启生命通道
主刀医生孙丽红副主任医师如同离弦之箭,率先冲进手术室。二线、三线医生张艳萍副主任医师、徐金凤主任医师也迅速赶到现场。器械护士王文秀主管护师更是以精准无误的操作,在 30 秒内完成了局麻准备工作,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麻醉科:精准麻醉保障手术安全
麻醉科的医护人员在 2 分钟内迅速完成了硬膜外麻醉(产妇已进行分娩镇痛,提前置管)和静脉麻醉,并在手术全程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确保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新生儿科:提前做好抢救准备
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预热抢救台,准备好气管插管等设备,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输血科:紧急调配血液预防风险
输血科的工作人员紧急调配红细胞悬液,为预防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做好了充分准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生死 10 分钟,刀尖上的精准“拆弹”
15 时 24 分,手术刀精准地划开皮肤;15 时 25 分,医生们逐层切开腹壁;15 时 26 分,子宫切口顺利打开;15 时 27 分,主刀医生小心翼翼地探入宫腔,稳稳地托住胎儿头部。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名体重 3520 克的男婴顺利娩出。这一刻,手术室里的紧张气氛瞬间被打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从切皮到胎儿娩出,仅仅耗时 3 分钟;从发现险情到胎儿娩出,整个过程仅用了 10 分钟就完成了极速剖宫产。这一速度比国际推荐的“紧急剖宫产 30 分钟黄金标准”足足提速了 3 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4 小时精心护航,筑牢母婴安全防线
手术后,医护人员并没有丝毫懈怠,他们对产妇进行了密切的监测,包括各项生命体征、宫缩情况以及阴道流血情况等。同时,还为产妇实施了血栓预防、疼痛管理以及母乳喂养支持等一系列措施。经过 72 小时的严密监护,产妇的体温和血压逐渐趋于平稳。术后第 4 天,产妇康复出院,母婴平安。
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背后,是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团队千百次演练所形成的默契,更是他们对“生命至上”信念的执着坚守。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母婴的安全筑起更加坚实的防线。
本文记录了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抢救高危产妇及胎儿的事件。面对突发的急性胎儿窘迫险情,医院多学科迅速联动,在 10 分钟内完成极速剖宫产,远超国际标准。术后对产妇精心监护,使其顺利康复出院。这体现了医院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协作能力,以及“生命至上”的理念,同时表明医院将持续加强相关建设保障母婴安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