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美国政府以停拨4亿美元联邦资金威胁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整改”要求一事。详细阐述了事件背景、哥大的应对举措,还提及这一事件引发的批评以及相关人员被拘等后续情况。
近期,美国政府采取强硬手段,以停止提供4亿美元联邦资金为要挟,迫使被指控在校内容忍“反犹主义”的知名学府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所谓的“整改”要求。据媒体22日报道,哥伦比亚大学已同意部分相关要求,目的是为了继续获得联邦资金支持。
回溯到2023年10月,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以色列爆发了新一轮大规模冲突。在此之后,美国众多大学纷纷举行集会活动,表达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同时反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一些亲以色列的美国国会议员声称,这些支持巴勒斯坦的集会活动让犹太裔学生受到了威胁,指责哥伦比亚大学校方纵容“反犹主义”。大约两周前,特朗普政府果断暂停向哥伦比亚大学提供4亿美元联邦资金,并明确表示,校方必须实施一系列措施,才有可能恢复资金供应。
路透社报道称,哥伦比亚大学在21日的一份备忘录中默许了几项要求。其中包括推进在校园里禁止戴面罩的计划,这一举措旨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赋予安全官员逮捕权,以便更好地维护校园秩序;还将任命一名新的高层管理人员,专门主管提供中东研究课程的院系。该校临时校长卡特里娜·阿姆斯特朗在声明中表示,这些措施的实施是为了“确保学术活动不受干扰,让每一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校园里都能感受到安全和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政府曾提出一项“闻所未闻”的要求,即让哥伦比亚大学将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系置于学术接管之下,且时间至少为五年,同时剥夺教职员工对该系的控制权。所谓学术接管,是大学管理层通过任命院系外的教授或管理人员来接管该院系,以修复运转失常院系的一种罕见举措。路透社强调,美国政府提出这样的要求极为罕见。
虽然哥伦比亚大学在备忘录中并未明确提及接管一事,但其行动似乎满足了这一要求。该校将任命一名新的高层管理人员对课程和教职员工进行审查,以确保其立场不偏不倚。
对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这一让步,外界批评声不断。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乔纳森·齐默尔曼感慨道:“对哥伦比亚大学来说,这是悲伤的一天。”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教授、美国大学教授协会会长托德·沃尔夫森认为,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可以说是自麦卡锡时代以来”对学术自由、制度自治等方面“最严重的侵犯”,“这开创了一个可怕的先例”。
2024年10月7日,学生在美国南加州大学门外举行集会活动。新华社记者 黄恒 摄
哥伦比亚大学的让步迅速引发了各界批评,而且特朗普政府已发出警告,将对至少60所其他大学采取类似行动。
本月8日,曾参加反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抗议活动的哥伦比亚大学巴勒斯坦裔研究生马哈茂德·哈利勒被美国移民部门执法人员拘捕。哈利勒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其妻子为美国公民,且已怀孕八个多月。
美国白宫和国土安全部回应此事时称,哈利勒支持“恐怖组织”。需要说明的是,美国把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定为恐怖组织。美国政府目前正寻求把哈利勒驱逐出境,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警告,今后还将“有很多”像哈利勒这样“支持恐怖分子和反犹”的人被捕并遭到驱逐。
本文围绕美国政府以资金威胁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整改”这一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包括冲突背景、政府要求、哥大举措等。哥大的让步引发了对学术自由和制度自治的担忧,同时美国政府对相关人员的处理也进一步凸显了事件的复杂性和争议性。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