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奶茶展开,探讨了奶茶让人上瘾的原因、长期喝奶茶的风险、“零糖”“代糖”奶茶是否健康以及如何健康喝奶茶等问题,为喜欢喝奶茶的人提供了专业的健康建议。
在当今社会,手捧一杯奶茶,与亲朋好友一同逛街、聚会、看电影,已然成为众多年轻人休闲娱乐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鉴于此,不少品牌纷纷以“健康”为卖点,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新型代糖、无糖奶茶产品。然而,这样的奶茶真的健康吗?为何奶茶会让部分人上瘾?怎样喝奶茶才符合健康标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聆听专家的解答。
01 奶茶为何会让人上瘾?
一般而言,奶茶中含有较高的糖分,糖分会刺激大脑释放名为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除此之外,奶茶里含有的咖啡因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疲劳。糖分和咖啡因共同作用带来的愉悦感与兴奋感,很可能会让一些人对奶茶上瘾,尤其是在压力较大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人们会更渴望喝奶茶。
研究表明,奶茶成瘾现象在女性群体中更为显著,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多项研究显示,从口味偏好方面来看,女性或许更倾向于借助甜食来缓解压力和不良情绪,而男性则可能更偏爱食用咸味或辛辣食物。而且,奶茶消费往往与特定的社交场景紧密相连,例如和小姐妹们逛街时,大家人手一杯奶茶,一起拍照发朋友圈等。因此,女性通常是奶茶的主要消费人群。
02 长期喝奶茶除了上瘾还有哪些风险?
奶茶最大的潜在风险在于其含有大量的糖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应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然而,饮用一杯 300 毫升、含糖量达 25%的奶茶,就相当于摄入了 75 克的糖。
长期大量摄入糖分,会导致人的口味变重,同时还会加速皮肤衰老,增加肥胖以及患糖尿病的风险。
当人体摄入多余的葡萄糖时,它更容易与蛋白质、氨基酸或脂质发生反应,产生糖基化终产物(AGEs)。而 AGEs 会使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糖化,从而加速皮肤的衰老。此外,部分奶茶中使用的并非鲜奶,而是一种名为植脂末的物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奶精”。在生产过程中,植脂末会产生反式脂肪酸,长期摄入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奶茶中添加的茶汤通常是由茶叶、茶包冲泡而成,其中含有咖啡因,过量摄入咖啡因容易导致失眠、心慌等不适症状。长期大量摄入奶茶中的添加剂,还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增加代谢负担。
03 “零糖”“代糖”奶茶是否更健康?
根据 GB28050 - 2011 的标准,糖含量≤0.5 克/100 毫升的称为无糖;糖含量≤5 克/100 毫升的称为低糖;无蔗糖是指不额外添加蔗糖,如白糖、红糖等。
需要注意的是,“零糖”并不等同于无糖,这类奶茶可能添加了代糖。代糖又被称作甜味剂,是一类可以为食物增添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与普通白砂糖相比,代糖的热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长期食用代糖的安全性目前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指出,代糖可能会干扰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例如,当人体摄入代糖时,大脑会误以为身体摄入了糖分,进而分泌胰岛素。长此以往,人体分泌胰岛素的信号会逐渐变得迟钝,患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04 怎样才能健康地喝奶茶?
在购买奶茶时,要留意配料表,尽量避免选择添加植脂末制作的饮品,同时要警惕果葡糖浆、炼乳等高糖配料。
点饮料时,应尽量选择少糖或者不额外添加糖的选项。
此外,奶茶最好现做现喝,从制作完成到饮用的时间不宜超过 2 个小时,不要将奶茶等现制饮料存放在冰箱内隔夜饮用。如果饮料的口感、外观等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饮用。
对于那些追求健康但又喜爱奶茶口感的消费者来说,可以选择自制奶茶,这样能够更好地控制糖分和添加剂的摄入量。当想吃甜食时,也可以选择食用新鲜的水果,以此替代奶茶、碳酸饮料等富含精制单、双糖的饮品。
在饮用奶茶后,建议通过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运动来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超重肥胖的风险。
本文详细介绍了奶茶让人上瘾的原因、长期饮用奶茶的风险、“零糖”“代糖”奶茶的健康性以及健康喝奶茶的方法。提醒消费者在享受奶茶美味的同时,要关注自身健康,合理饮用奶茶。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