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载铁路新突破:智能调车系统投运提升效率与安全

3月22日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国能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正式投入运营,介绍了黄骅港站的重要地位和调车作业难题,阐述了系统的研发过程、首创技术以及投运后的显著成效,还指出该系统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

沧州3月22日消息,就在这一天,在国家能源集团(以下简称“国能”)朔黄铁路黄骅港站的远程操控台上,车站调度人员借助智能调车系统,成功控制双源制机车推动着载有5394吨煤炭的列车,精准地停靠到对位点,随后列车开始翻车作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正式投入运营。

中国重载铁路新突破:智能调车系统投运提升效率与安全

3月22日,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国能朔黄铁路正式投运。(国家能源集团供图)

朔黄铁路黄骅港站与黄骅港港口紧密相连,它可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运输下海口车站,年煤炭运量高达2.17亿吨。在这个繁忙的车站,一昼夜平均有160列车、超10000辆煤炭车辆进行卸车重组。如此庞大的作业量,使得调车作业变得十分复杂,安全管理的压力也随之剧增。

为了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双重提升,国能朔黄铁路公司联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开启了一场长达3年的攻关之旅。他们构建了“云脑决策、云控执行、云防保障”三位一体的智能调车技术体系。该系统于2022年9月开始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和完善,在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指出,回顾全球铁路调车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手工操作,到后来的机械化作业,再到如今的自动化控制,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普遍存在软硬件成本高、系统管理复杂、维护难度大等现实问题。

而此次投运的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拥有三大全球首创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些痛点。具体来说,第一个是基于“云脑”的路港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它实现了全链条的自动化衔接,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第二个是首套基于5G + 北斗的调车自动驾驶“云控”技术,能够压缩列车作业时间;第三个是首创基于5G + AI的路港协同作业的“云防”安全技术,降低了安全风险。

国能朔黄铁路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系统投入运营后,黄骅港站调车计划自动编制率达到了85%,进路智能排列率超过95%,车调联控自动化水平达到99%。和之前相比,车站年运能大约提升了1056万吨;列车作业时间压缩了20%,降幅达到90%,作业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调车作业人员从传统的室外作业模式转变为“室内立体监控”作业,安全风险直线下降了90%。

据了解,该系统目前已经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它将有效带动中国重载铁路智能管控水平的提升。

本文围绕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国能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投运展开,介绍了黄骅港站调车作业的难题、系统的研发情况、首创技术以及投运后的显著效果,指出该系统具备推广条件,有望提升中国重载铁路智能管控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527.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19:45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