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镇尾闸村“互助幸福院”的情况,包括院内老人的生活状态、幸福院的建设和发展、运营模式以及为老人带来的诸多便利和乐趣,还提及了石嘴山市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的举措和规划。
在春天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镇尾闸村的“互助幸福院”内却暖意融融。在这里,88岁的孙月英已经居住了5年之久,她身体十分硬朗,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嘴里不住地说着“吃住都很满意”。
孙月英是“互助幸福院”里最年长的老人。当记者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屋内干净又整齐,还安装了水冲厕所,一台彩色电视机正播放着精彩的节目。孙月英笑着说:“年龄大了,住在这里可太省心了,不用自己做饭,也不用烧煤取暖,而且还不收住宿费呢。”
走出房门,幸福院的景象映入眼帘。柳树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儿,错落有致的房屋分布其中。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阳光下,有说有笑,脸上满是惬意。
这座幸福院建成使用已经有十余年了。尾闸村党支部书记黄瑞瑞介绍说,为了解决村里独居、留守老人吃饭和取暖的难题,尾闸村把闲置的小学校舍进行了改建,还积极争取政府资金,安装了取暖设施,建设了邻里食堂。改建后的幸福院很快就住满了老人。后来,经过两次扩建,房屋数量从最初的24套增加到了36套,目前有34名老年人在这里入住。
幸福院管理员商立忠告诉记者:“入住的老人‘离家不离村’,只需要缴纳取暖费、水电费和餐费,每月平均花费350元左右,这样的费用非常契合有自理能力老人的养老需求。”而且,政府每年给予的各项补贴支持在4万多元,加上老人缴纳的费用,幸福院可以做到收支平衡,甚至还能略有盈余。
老人们在互助幸福院里还能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借助“政府支持 社会扶持”的方式,幸福院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近年来,惠农区逐步形成了一套“村集体办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的农村独居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模式。这种模式让老年人在“不离开乡土环境、不失去亲情陪伴、不改变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能够体面、幸福地安度晚年。
80多岁的巫存德不久前刚从县城一家养老院搬到了幸福院。他感慨地说:“城里养老收费高,住楼房出门溜达也不方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实在不适应。”而在幸福院,一个单间能放一些家具和两张床,小儿子有时来探望,晚上爷俩还能住在一起,别提多温馨了。
依托辖区志愿者、助老员,老人们的生活乐趣更多了。69岁的芦占雪高兴地说:“他们定期会来开展活动,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听音乐,还教我们怎么用智能手机,我都学会了在手机上给自己进行养老资格认证。”
石嘴山市是宁夏人口老龄化比率最高的地市。石嘴山市民政局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科科长谈芳表示:“目前,通过改造提升、联建共用等方式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全市建成农村互助养老院6家、农村老饭桌69家。我们将在完善政策措施、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本文介绍了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尾闸镇尾闸村“互助幸福院”的情况,包括幸福院的建设背景、运营模式、为老人提供的便利和丰富生活,以及石嘴山市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的成果和规划。这种“政府支持 社会扶持”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农村独居空巢老人提供了体面、幸福的养老方式,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