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民俗:让青年在传承中重获精神力量 莆田民俗: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文明火花

本文聚焦莆田独特的民俗活动,介绍了当地通过“观摩 - 实践 - 传帮带”机制开展民俗活动,以及德治、自治、共治的三维架构让千年民俗与现代社会有机衔接。还讲述了家乡青年传承民俗文化,融入科技吸引游客,强调传统非遗民俗能为游子带来心灵慰藉和归属感。

莆田民俗:让青年在传承中重获精神力量 莆田民俗: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文明火花

莆田民俗:让青年在传承中重获精神力量 莆田民俗: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文明火花

▲板凳龙圈灯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在莆田这片土地上,每一个镇、每一个村都拥有其独一无二的非遗资源。像莆仙戏、爬刀梯、跳傩舞、摆棕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而,这些热闹非凡的活动该如何协调开展,才能做到既充满欢乐氛围,又不会对社会的其他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呢?比如交通拥堵、垃圾产生、空气污染等问题。此时,莆田民间特有的民俗活动“观摩 - 实践 - 传帮带”机制便充分展现出了人民群众的智慧。

以笔者所在的村子为例,村里会依据德行、年龄、口碑等标准,在村落或宗族里精心挑选特定的人来牵头组织每年的民俗活动。这个人选不仅要得到全村人的认可,还得从上一年度就开始学习各种事务的处理办法。第二年正式介入具体事务,到了第三年则要引导新的组织者学习。而其本人及家族成员通常会作为志愿者,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管控民俗活动的现场秩序,涵盖人员流动的疏导、垃圾的清理、活动路线的规划安排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莆田民俗:让青年在传承中重获精神力量 莆田民俗: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文明火花

▲摆棕轿

莆田人通过德治、自治、共治的三维架构,巧妙地让千年民俗与现代社会实现了有机衔接。活动现场就如同一个大型的文化教室,十音八乐交织出声波共振的千年音场,传统纹饰中蕴藏着美育的密码,莆仙戏词更是最直接的历史启蒙书。不管是举着道旗跟随队伍巡游,还是仅仅跟随着队伍前行,在锣鼓喧天的氛围中,青年人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摆脱了虚拟依赖症,重新培养起与人交流的能力,建立起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并在其中获得向上向善的能量。

当 95 后民俗活动组织者运用无人机规划巡游路线,当“Z 世代”青年手持环保电子宫灯跟随巡游,传统仪轨与现代管理在火树银花中完成了文明接力。这种“政府引导 + 民间自治”的模式,既守住了“爬刀梯”的惊险奇绝,又成功化解了交通、环保等现代治理难题。

莆田民俗:让青年在传承中重获精神力量 莆田民俗: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文明火花

▲千架无人机表演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的生活场景不可避免地被消解了。学校里的同学朋友常常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孤独感和无力感。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吸收滋养精神的力量呢?这个寒假,笔者觉得过得非常有价值,看到了家乡青年通过深度介入民俗表演,用心守护并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不仅自身切实地参与到传统民俗活动中,还灵活地运用主观能动性,将人工智能技术、科技手段、网络宣传手段等有机融入民俗文化,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

莆田民俗:让青年在传承中重获精神力量 莆田民俗: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文明火花

▲尾暝灯总元宵

过去,乡里人进城,总觉得身后的老家很土气。然而现在,大学生出去后反而都在夸赞自己的家乡好。也许,这是因为离家的游子能从家乡和父母亲人身上得到慰藉和力量。这种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传统非遗民俗经过了几千年的千锤百炼,是最可靠的精神寄托。寒假虽然很短,只有一两个月,但它却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和心灵慰藉,足以支撑我们在外整整一年的打拼。

本文围绕莆田民俗活动展开,介绍了其活动组织机制和三维架构,展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同时讲述了家乡青年传承民俗文化并融入科技吸引游客,强调传统非遗民俗对游子心灵的滋养和归属感的给予,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331.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2日 13:31
下一篇 2025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