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新总理马克·卡尼打破惯例首访法国,主动寻求与欧洲加强合作,以应对美国带来的危机。同时分析了加拿大在军事、贸易等方面可用于与美国博弈的筹码,以及其面临的困境和即将到来的大选对局势的影响。
在3月17日,一个备受瞩目的外交事件发生了。加拿大新任总理马克·卡尼出现在了法国巴黎的土地上。长久以来,加拿大新总理首访美国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而这一次马克·卡尼的选择,无疑打破了这一多年的传统。在即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进行会见之前,马克·卡尼用法语郑重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加强外交关系,以应对日益不稳定和危险的世界。”有一句在拉美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此时此刻,仿佛也恰如其分地映射着当下加拿大的处境。
“抱团”能脱困吗?
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美国对待加拿大的态度就变得飘忽不定且充满威胁。一会儿宣布要对加拿大加征关税,一会儿又扬言要兼并加拿大领土。这一系列的举动,让长期以来一直紧跟美国脚步的加拿大深刻地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主动去拥抱欧洲伙伴似乎成了加拿大的唯一选择。
在3月14日宣誓就职的时候,卡尼就曾郑重提到,加拿大“永远、绝不以任何方式、任何形式成为美国的一部分”。到了3月17日,卡尼在与马克龙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够推动法国以及整个欧洲与加拿大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随后,在伦敦举行的记者会上,卡尼毫不客气地批评了特朗普对加拿大发表的“不尊重”言论。他严肃地指出:“我们必须停止这些言论,然后坐下来讨论与美国的更广泛伙伴关系。”而英国首相斯塔默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称两国“是最亲密的主权盟友”。
面对加拿大释放出的友好信号,欧洲国家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愿意“稳稳接住”。在3月13日于加拿大夏尔瓦举行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上,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和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特意身着加拿大国旗颜色的红白相间服装出席会议,并且表达了对加拿大外长的声援。然而,声援要想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支援,可不是换几件衣服、讲几句漂亮话就能轻易实现的。
还有多少筹码?
虽然卡尼一边对美国喊话“拒绝加入”,但同时也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与华盛顿重新展开合作。那么,面对美国挥舞的“大棒”,加拿大现在到底还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筹码呢?
首先来看军事方面。加拿大国防部发言人在3月15日表示,加拿大将重新审查对美制88架F - 35战斗机的大规模采购项目。一名加拿大政府高级官员在3月19日证实,加拿大正在与欧盟进行深入讨论,考虑加入欧盟的行动,并且有意在欧洲购买更多的防务装备,其中就包括战斗机。
其次是贸易领域,尤其是能源方面。据彭博社引述美国能源信息署的初步数据显示,上周美国自加拿大进口的原油规模降至每日313万桶,创下了2023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曾强硬表态,如果美国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安大略省将直接切断向美国多个州输送的电力供应。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分析指出:“若加拿大通过抬高对美石油、电力出口价格实施报复,普通美国人将深受其苦。”
尽管从表面上看,加拿大似乎确实拥有一些“筹码”,但实际上这些筹码所能发挥的作用可能相当有限。且不说美国和加拿大是邻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单就每年超过7000亿美元的巨额贸易额,就很难让加拿大轻易地与美国“脱钩断链”。更为关键的是,卡尼政府目前只是“过渡政府”,如果想要在今年的大选中获胜,稳住加拿大的经济基本盘才是首要任务;可如果想要进一步减少加拿大对美国的依赖性、对冲美国贸易战带来的不良影响、稳住经济基本盘,拿下大选又成为了首要条件。如何打破这种奇怪的循环,对于卡尼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据悉,加拿大联邦大选原定于今年10月举行。有消息显示,加拿大总理卡尼或将于本月23日要求总督解散议会并宣布举行选举。此时此刻的加拿大,或许未必是一心想离天堂更近,但的确是渴望能够离美国更远一点。
本文围绕加拿大新总理马克·卡尼打破首访美国惯例,转而寻求与欧洲合作展开。分析了加拿大因美国威胁而调整外交策略,探讨了其在军事、贸易上与美国博弈的筹码。但由于与美国的紧密联系以及自身“过渡政府”的现状,加拿大在摆脱美国依赖、发展经济和赢得大选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