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成为挖野菜的“新用户”这一现象,分析了挖野菜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包括性价比高、能释放天性等,还阐述了野菜具有的养生价值以及传承的中医智慧。
当提及挖野菜,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是不是会立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群阿姨们结伴而行,左手握着小铲刀,右手拎着塑料袋,在广袤的野地里翻找着野菜的身影。
然而,如今的野菜地迎来了新的“主力军”。那些穿着休闲时尚、手持小巧园艺铲的年轻人们,正悄然成为在草丛间寻觅野菜踪迹的“新用户”。“打野成了年轻人新社交”这一话题更是登上了小红书热搜。继露营、徒步等活动之后,年轻人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灵魂保养方式”。
不是露营去不起,而是挖野菜更有性价比
“带上一把小剪刀、一个菜筐,再准备几个塑料袋,就可以向着野菜地出发啦。”要是说露营,那可真是个大工程,需要自备煤油灯、帐篷、躺椅等各种各样的设备。而挖野菜则完全不同,它简直就是那些追求性价比、说走就走的年轻人的福音。
在野菜地里,翠绿的水芹菜、肥嫩的荠菜、蓬勃生长的野葱,甚至树干上的平菇、公路边的马生菜,只要手起“铲刀落”,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就能稳稳地收入囊中。一分钱不用花,还能把它们带回家,尽情享受“舌尖上的春天”。
网友“萝卜”投身这场春日挖野菜活动的初衷是“对人造活动祛魅了”。
“不用费脑子,溜达半天就能收获一堆野菜,既玩了又能做好吃的”,这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挖野菜活动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的人山人海中待久了,来到这片绿意盎然的野菜地,年轻人仿佛从牢笼中被解救出来,能够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找回童年时期呼朋唤友自由活动的乐趣。能不能满载而归?人是不是比菜还多?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些还带着泥土芬芳的春菜,总能摇身一变,成为各种极具春色的家常菜,比如鲜灵的青菜汤、热腾腾的荠菜包、脆爽的凉拌青笋等。一次挖野菜的活动,就能同时实现精神和味蕾的双重慰藉。
野菜不野: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
挖野菜可不只是连接人与自然、让人享受劳作成就感这么简单,野菜还能作为春季养生的必备法宝,发挥一定的药用价值。
民间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说法。春季,正是食用茵陈的好时候,要是使用得当,它能起到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餐桌上常见的荠菜,也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缓解春季肝火旺盛、目赤肿痛等症状。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医的智慧。
“母亲经常挖这种蛤蟆草,以备感冒咳嗽时泡水喝。”“每次牙龈肿上火,姥姥都会给我泡一杯苦菜茶。”各类野菜的功效,在长辈们的生活智慧中代代传承。当我们啜一口野菜茶,仿佛能听到山水之乐在脑海中奏响,脉脉温情在回忆中缓缓流动。
“没有一颗野菜能够逃出春天”,这些年轻人已不再向外寻求放松方式,而是选择在天地间劳作,在轻松的氛围中为自己充电。与此同时,关于母亲厨房的记忆、祖辈的中医智慧,也随着这一颗颗落入筐中的野菜传承了下来。
本文介绍了年轻人成为挖野菜新群体的现象,指出挖野菜因性价比高、能释放天性而受年轻人喜爱,同时阐述了野菜具有的养生价值和传承的中医智慧,体现了这一活动连接自然与传统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