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I造谣,福建男子让南充某中学陷入舆论漩涡 AI谣言背后:福建男子为挣钱引发南充中学风波

福建宁德一名男子为博流量,利用AI生成谣言,谣传四川南充高坪区某中学食堂用淋巴肉做包子致87名学生中毒的案件。介绍了警方的侦办过程、男子造谣的原因及背后的家庭状况,还提及了AI监管相关内容。

在当今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为了博取网络流量,竟然有人不惜使用AI技术来编造谣言。在福建宁德,就有一名男子做出了这样的事情。他利用AI生成网文,恶意谣传四川南充高坪区某中学食堂用淋巴肉做包子,还声称导致87名学生中毒。3月21日,警方正式公布了这起造谣案的侦办过程,而这也是南充首例利用AI造谣的案件。

3月18日,高坪公安接到辖区某中学的报案。原来,网上突然出现了“中学食堂用淋巴肉做包子,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谣言。接到报警后,高坪公安迅速行动,立即组织网安、龙门派出所等部门的警力展开调查。民警们不辞辛劳,一路前往发帖人所在地福建省宁德市进行实地调查。

经过民警的深入调查核实,确定此信息完全是虚假信息。原来,3月17日,35岁的男子林某某为了博眼球涨粉,使用某AI软件,通过输入指令的方式制作文案。他多次下达指令后,AI最终生成了一条关于南充高坪区某中学食物中毒案的信息。这条信息中包含了用淋巴肉做包子、87名学生中毒、家长怒撕检测报告等极具博人眼球的情节。

警方经过详细调查后查实,发帖男子林某某从未到过南充,整篇贴文全是在他的人工指令下,由AI自动生成的。然而,这条谣言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利用AI造谣,福建男子让南充某中学陷入舆论漩涡 AI谣言背后:福建男子为挣钱引发南充中学风波

(图为造谣男子受审,高坪警方供图)

目前,林某某已被警方给予行政处罚。据南充市公安局高坪区分局网安大队指导员寇德宝介绍,林某某是当地一家私人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员,收入并不高。于是,他就想通过做自媒体,“养”个号来挣钱。当警察突然找上门时,林某某还感到十分不解,他说:“我按网上的教程,用AI写了一篇文章发布出来,这也违法了?”警察现场对他进行了普法和教育,这时林某某才意识到,自己仅仅用了三五分钟创作的网文,竟然给千里之外的南充某中学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那么,林某某为什么要虚构食堂用淋巴肉做包子、导致87名学生中毒这样的事件呢?林某某交代,这是网上的热点提醒了他。他输入淋巴肉、食堂、学生中毒等关键词后,网络自动匹配了相应的图片和学校,一篇绘声绘色的网文就生成了。AI自动生成内容后,林某某根本就没看具体内容,就立即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直到警方找上门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触及了法律的红线。

为了提高自己账号文章的浏览量,林某某还经常蹭网络热点。他要么断章取义,要么添油加醋,以此来制造新的网络热点。

这起AI造谣案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人性化的执法故事。林某某的家庭状况令人唏嘘不已。他离婚后独自带着一个有点轻微脑瘫的5岁孩子,同时还有60多岁年迈的父母需要他供养。考虑到林某某的实际处境,警方对他的处罚由拘留改为罚款。不过,罚款需要交到南充当地指定的银行,林某某写出申请后,罚款由警方回到南充“代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有一些思考。如今,AI是怎样收集网络信息并自动合成的呢?能否使用AI技术来监管AI的使用呢?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届时,人工智能合成的内容将进行强制标识,这样可以方便大众识别并提高警惕性。明确AI技术使用的法律边界,鼓励将AI技术用于合法、健康的领域,从而推动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福建男子林某某为博流量利用AI造谣南充某中学食堂事件,警方迅速侦办,林某某受到行政处罚。案件背后体现出AI技术被不当利用带来的危害,同时也有警方人性化执法的一面。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施行,有望更好地规范AI技术使用,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638.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