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新词引领消费变革,方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解读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提振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投资于人”新词展开,深入解读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优先修复消费需求的原因、增收行动的重点关注方面以及“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形成的全链条消费支持体系。

在3月21日,来自人民网北京的消息(记者许维娜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方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及,“‘投资于人’这个词汇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鲜表述,它饱含着浓浓的民生温度。”当下,经济政策的发力点正更多地朝着惠及民生、促进消费的方向转变,并且“大力提振消费”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无疑为后续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出奠定了主基调。

方意教授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应时而生。该《方案》紧紧围绕补齐消费短板、释放内需潜力这两大核心目标,提出了八大行动以及三十项具体措施。这些举措不仅是当前稳定经济、促进增长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实践。

在方意教授看来,《方案》的出台具有重大意义,它重塑了经济增长的逻辑,充分体现了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到“消费驱动”的观念转变。《方案》强调通过消费升级来带动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投资与消费需求的有效提升相互衔接。

那么,为何要优先修复消费需求而非投资需求呢?方意教授给出了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大规模投资最终需要通过消费来消化产能。如果家庭购买力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投资刺激将会引发产能过剩以及价格下跌等问题。回顾过往经济发展历程,过度依赖投资而忽视消费所带来的弊端已经有所显现。产能过剩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对经济的健康循环形成了阻碍。

其二,政府投资模式会受到家庭与企业负债水平的制约。倘若政府持续进行投资,而家庭与企业却无力跟进,那么投资效益将会逐渐递减。

其三,“投资于人”的本质,是将财政资源投入到竞争更为充分的自由市场中,以此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且消费转化速度更快,这使得财政支出乘数更高,政府税收收入增加更快,流动性提升更有效,市场信心和预期改善更显著,进而让经济提振的效果更加牢固持久。

《方案》将增收行动作为核心内容置于首位,精准地把握了“消费高质量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足”这一主要矛盾,从多个维度拓宽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

方意教授指出,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要求地方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拖欠账款做到“应付快付、应付尽付”。中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细胞,其资金的顺畅流动对于整体经济活力至关重要。这一举措能够有效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而对居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二是聚焦农民、低收入群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强化分层分类帮扶措施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收入差距。不同群体的收入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体消费能力的均衡提升,这与《方案》促进消费全面性的目标高度一致。

三是《方案》既包含了提升居民现金流的短期政策,也重视收入分配制度的长期改革。这种长短结合的策略,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长效保障,是实现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必要路径。

记者注意到,在城乡居民增收、消费能力保障以及消费更新升级方面,《方案》注重“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形成了“增收—保障—升级”的全链条消费支持体系。

方意教授还表示,这一体系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在保障端,紧盯居民的刚性需求,通过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来缓解生育压力;提升学生资助标准、取消灵活就业参保户籍限制,减轻教育医疗负担;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房,释放住房消费潜力,减轻居民长期负债压力。

在升级端,则全力开拓消费增长新空间。在大宗消费领域,借助“以旧换新”、拓展汽车后市场和释放住房需求等方式,推动耐用消费品升级;在服务消费领域,挖掘文旅融合、冰雪经济、银发产业等新场景的消费潜力;在新型消费领域,聚焦“人工智能 +”消费、低空经济、数字消费等高附加值赛道,加速技术创新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系列解读之一:30项重点任务紧扣“民”“新”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系列解读之二:“人工智能 +”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本文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投资于人”新词展开,深入剖析《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顺应政策导向,重塑增长逻辑,优先修复消费需求,从多方面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并通过“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形成全链条消费支持体系,对促进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509.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