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区四面山镇双凤村的“厚生书屋”,由村民李大本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政军共同创建。书屋最初是板房,里面有书籍、教室等设施,成为当地孩子的精神乐园。后来依托书屋开展线上辅导课,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山里孩子授课。像张鑫悦等约40名孩子在书屋受益,他们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来自脱贫家庭等。2023年10月,李大本获评全国“乡村阅读榜样”,他希望书屋越来越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
在那充满温馨与知识气息的“厚生书屋”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大本(左)和李政军(右)正满脸笑容地一起给孩子们上课,热情地为孩子们推荐各类书籍。这温馨的一幕,仿佛是知识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播撒,而这张珍贵的照片由江津区委宣传部提供。
此时,张鑫悦轻轻地关闭了聊天软件,缓缓地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小时里,她全神贯注地和刘镇瑀老师交流着学习上的各个知识点,思维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遨游。
张鑫悦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刚才老师所讲的知识点。突然,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懊恼的神情,小声嘀咕着:“虚拟语气到底该在什么语境下使用呢?刚才真应该再多问老师一句的。”于是,她暗暗下定决心,晚点一定要再向刘老师请教这个问题。
张鑫悦,是一位来自重庆大山深处的高中生,而刘镇瑀,则是一位从南京师范大学推免至中央党校的硕士研究生。这两个原本相隔1500公里的陌生人,通过一场特殊的线上英语辅导课相识,到如今,这段缘分已经持续了整整五个年头。
而这场意义非凡的辅导课,正是由重庆江津区四面山镇双凤村村民李大本和他儿时的好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政军一起携手创建的“厚生书屋”线上辅导课。
双凤村,距离江津城区有着约90分钟的车程,是一个相对偏远的小山村。为了能够丰富偏远山区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在2018年8月,李大本和李政军经过一番努力,在双凤村“大本蜜蜂养殖场”办公室的板房里,精心建起了一间“厚生书屋”。走进书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蓝白相间的板房,虽然看起来有些质朴,但简陋的书架上却整齐地摆放着1200余册图书,仿佛是一个个知识的宝库。再往里走,还设有“教室”和“寝室”,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食堂”,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厚生书屋”逐渐成为了当地孩子们心中的一方精神乐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着阅读的乐趣和学习的快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政军的心中萌生出了一个更远大的想法,他想要为这些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从2020年开始,在李政军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下,依托“厚生书屋”这个平台,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充分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的时间,精心举办了线上辅导课。在这些课程里,志愿者们教授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学科知识,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屏幕,山里的孩子们仿佛登上了一座眺望远方的高台,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张鑫悦,是最早来到书屋的孩子之一,也是从书屋受益最大的孩子。在这里,她如饥似渴地从文学名著和名家散文中汲取写作的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最终她的作文成功入选了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也是在这里,她结识了刘镇瑀和其他志愿者老师,在大家的共同帮助和鼓励下,她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中考顺利进入了重庆重点中学——聚奎中学校。
和张鑫悦一样,在过去的7年间,大约有40名孩子陆续走进了“厚生书屋”。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活在外务工,他们在家无人照管学习;有的来自脱贫家庭,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让经济负担变得更大;还有的孩子困惑于初中毕业后是该继续读书还是外出务工。但幸运的是,在李大本的悉心照料和无私资助下,这些孩子最终都来到了“厚生书屋”。在那稍显拥挤的板房里,在尺寸不大的屏幕前,他们带着满满的好奇和疑问,如饥似渴地去汲取更多的知识,勇敢地去探寻更好的明天。
2023年10月,李大本荣获了全国“乡村阅读榜样”的光荣称号。当谈到自己获得的这份荣誉时,这位朴素的农民只是羞涩地搓着手,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真诚地说道:“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这里,获得的支持也能多一些,这样书屋就能越来越好,孩子们才会有越来越好的未来。”
说到这里时,李大本的目光缓缓投向正在教室里认真读书的孩子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本文围绕“厚生书屋”展开,介绍了其创建过程、线上辅导课的开展以及对山区孩子的帮助。张鑫悦等约40名孩子在这里受益,实现了成长与进步。李大本获评“乡村阅读榜样”,他期望通过更多关注和支持让书屋更好,助力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厚生书屋”为偏远山区孩子带来了知识和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