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温州蒲城独特的“拔五更”民俗活动。从活动的基本情况,到背后的历史渊源,再到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地展现这一充满魅力的民俗文化。
对于出门在外的温州蒲城人而言,每到正月必定回家,而且要等到正月十五“拔五更”结束才再次出门,这已然成为蒲城人的春节传统习俗。
在蒲城的方言里,“拔”这个字和“跑”是相同的意思。每年到了“拔五更”的时候,蒲城的那些壮士们就会分成东庙和西殿两队,他们抬着晏公神像沿着蒲城的大街小巷进行赛跑,为了争夺晏公轿子的竹杠,这场竞争会一直持续到五更时分。
那晏公到底是谁呢?在蒲城之中,有东西两座晏公庙。传说晏公是掌管江水的神灵,也被称为“平浪侯(王)”。蒲城的百姓靠着大海生活,在行舟运货的时候,只要呼喊晏公的名字,就能够化险为夷,就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安全。
作为蒲城主要的民间信仰,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来到晏公庙,祈求晏公能够帮助百姓驱赶邪祟、接纳福气,保佑大家出入平安。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仪式,就是“拔五更”。
这个大型的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全民盛会,甚至还吸引了闽地的百姓前来参与,参与人数可达万人之多。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一场充满速度与激情的狂欢就拉开了帷幕。
据说,“拔五更”诞生于明朝的抗倭时期,当初是为了防止抗倭官兵在春节期间疏于训练而组织的一项活动,后来与当地的“晏公信俗”相结合,就形成了具有驱魔辟邪意义的“拔五更”活动。
“拔五更”包含做道场、游四门、出巡、闹花灯、吃五更饭、落公馆、拔五更、抢杠、抢红等30多个环节。
每到正月初四,蒲城人会把东西两庙的8座晏公神请下殿,让他们坐上硬轿,然后游街串巷,和蒲城的百姓一同欢乐嬉戏。而“拔五更”的高潮部分,则要等到正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起床,把小城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首事家会在自家小院里准备专门给参加“拔五更”的壮士们吃的“五更饭”,而家家户户也会在门口准备好花生红枣姜汤,供路过的人免费饮用。
这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活动,除了领头的晏公配备6人一个班组之外,其余的三尊晏公每尊都是由5人一个班组,再加上扛高灯笼(一厢4对)、虎头牌、背香斗、打锣等其他相关人员,东西两殿加起来总共有200多号人。
壮士们吃完“五更饭”之后,就会聚集在一起,首事们会告诉他们接下来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人员的路线、如何接杠、遇到狭窄的巷子该怎么处理等问题。壮士们一边听着,一边用红笔在地图上仔细地标注,按照规定的路线和地点,他们将会在“拔五更”的途中进行换班接力。
到了晚上9点,“咚、咚、咚……”那些身披斗笠的巡城人,手提灯笼,用手做出击打的样子敲打着竹子。整个原本热闹的小城,就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每家每户挂出来的灯照亮了条条街道,据说为了不让家中的鸡鸣狗叫招来不祥之物,有些人还会早早地把家里的牲畜喂饱或者移出城外。
人们带着香烛向全城的各个神庙、古遗址上去“安香火”,在众人的注视下,首事们把东西两殿8尊晏公爷的盔袍脱下,把软轿改成硬轿,准备开始“拔五更”。
晚上11点,全副武装的壮士们围绕在街道的两旁,屏住呼吸,跃跃欲试。按照要求,他们要抬着晏公的神像沿着规定的线路快速奔跑,自然是越快越好。
随着主持祭祀道士颂神的铃铛声逐渐减弱,昭示着开始的铁铳声划破夜空,人群就像热锅里沸腾的开水一样,瞬间热闹起来。
高灯笼、香斗、虎头牌冲在最前面,而那些早就热身完毕的壮士们,抬着晏公爷拔腿就跑,四扇(开路先锋的角色)、三扇、二扇、大扇,大纛(旗)也紧紧地跟在后面,场面浩浩荡荡。
此时的小城里,呼号声、敲锣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街巷边上还有观众在给壮士们加油鼓劲:“顺啊顺啊……”
按照惯例,东西两支队伍跑完大街小巷大概需要20分钟,然后就能在十字街头附近交汇。如果他们能够在城里的华祠前相遇或者在十字街相碰,就预示着这是个好年景。
赛神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抢杠”环节,也就是抢抬晏公的硬轿竹杠。东庙西殿一共有8条杠,据说谁抢到了,谁就能获得一整年的好运气。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摩拳擦掌,大家你来我往,难分胜负,有时候甚至会抢到五更,这也是“拔五更”这个名字的由来。
迎神活动的最后一天,是正月十六的游街和抢红。
在游街之前,众人会抬着晏公爷到城内龙山后面的一处水井边,用干净的毛巾为晏公擦洗去年一年的灰尘,从眼睛到胡须,都会仔细地擦洗。然后把他抬到平坡上,背山面田,寓意着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以保佑丰收。
当夜幕再次降临的时候,就是晏公爷最后一次巡游全城了。这是蒲城最热闹的时刻,壮汉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在各类烟花、爆竹的轰鸣声中,用肩膀顶着坐有晏公的轿子走遍古城的大街小巷。
游街结束之后,晏公爷就在人群的簇拥下,摆驾回宫。壮汉们解开捆在晏公爷身上的红绸,撕成条状,丢给观众,这就是“抢红”。和“抢杠”一样,被视为吉祥如意的“抢红”也是众人争夺的焦点。
如果有人抢到了红丝带,就需要去香炉里点上一支香,然后把香和红绸都带回家,这就预示着把一年吉利的彩头带回家。
上殿之后的晏公爷,开工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蒲城百姓的问卜。百姓们掷杯筊,询问开春以后的雨水是多是少、早晚稻以及各种作物的收成情况。
随着“拔五更”接近尾声,人们也逐渐回到自己学习、工作的岗位上,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老爷上殿,人啊(也)上殿”,意思就是热闹结束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位置,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本文详细介绍了温州蒲城的“拔五更”民俗活动,从活动的传统习俗、背后的历史起源,到活动中的具体环节,如游街、赛跑、抢杠、抢红等,展现了这一民俗活动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蒲城人民的春节传统,也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