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看天吃饭”,福建雄江渔民吃上生态旅游饭,闽江水口库区雄江段:生态治理绘就“福建小洱海”新画卷

闽江水口库区雄江段经过生态环境治理后,从曾经无序养殖导致江面杂乱、水质下降的状态,转变为如今风景优美、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福建小洱海”,展现了福建特色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之路及其带来的良好成效。

告别“看天吃饭”,福建雄江渔民吃上生态旅游饭,闽江水口库区雄江段:生态治理绘就“福建小洱海”新画卷

整治后的闽江水口库区雄江段,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与连绵起伏的青山、那依山傍水而建的民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里也因此被人们赞誉为“水上的布达拉宫”。本报记者 黄培坤 摄

当春天的气息悄然弥漫,水暖花开之际,漫步在闽清县雄江镇的街头巷尾,眼前是一片开阔的闽江水面。那碧波在阳光的照耀下轻轻荡漾,仿佛是大自然弹奏的美妙乐章。而两岸连绵不绝的青山,就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水域。再看那依山傍水、层叠错落的黄墙红瓦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江边,远远望去,恰似一座“水上的布达拉宫”,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在江畔的一座小楼里,有一家名为“马祖·小柒咖啡”的咖啡店。咖啡师张宝钗正静静地坐在窗边,一边欣赏着窗外如画的风景,一边熟练地手冲咖啡。那带着独特高粱酒味的咖啡香,悠悠地飘出窗外,弥漫在空气中,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张宝钗曾经是一名养殖户,过去的她只能“看天吃饭”,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如今,她告别了那种辛苦又不稳定的生活,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业的诗意。她兴奋地说:“接受专业培训后,我学会了各类咖啡冲煮技艺,现在每个月有4000元工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咖啡店隔壁便是长者食堂,在这里,同样从渔民“上岸转型”的翁振美正忙碌地为大家服务着。她熟练地打出一份份热腾腾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翁振美说:“长者食堂不仅让村里老人受益,其他村民和游客也能享受优惠餐食,大家都很满意。”

那么,游客从哪里来呢?当我们把目光移向小楼外,答案便一目了然。从江面上的亲水栈道、充满趣味的漂浮公园,到岸上的大众茶馆、别具风情的江景民宿,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了游人口中的“福建小洱海”,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像张宝钗、翁振美这样吃上生态旅游饭的渔民越来越多。他们有的成为了咖啡师,有的成了西点师、民宿管理员、花艺师、茶艺师等等,在新的岗位上开启了新的生活。

从过去单纯地“卖好鱼”,到现在主打“卖好景”,这背后是一条充满福建特色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之路。

闽江水口库区雄江段位于闽江中游,而闽江是我省当之无愧的“母亲河”。它保障着全省40%经济总量的用水需求和三分之一人口的饮水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过去由于无序养殖,包括雄江段在内的一些地方江面变得杂乱不堪,水质也急剧下降。前几年,闽江流域水质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出现了一定差距,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我省将改善流域水质、提升优质水占比、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摆在突出位置,将闽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为此,出台了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措施,努力探索流域保护治理的新路子。

为了实现治理目标,我省采取了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策略。全省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严格环境准入、排污许可监管,从源头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加强农业源、生活源、工业源“三源齐控”,推动水口库区网箱养殖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至76.6%,推进4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累计投入超过120亿元实施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每年安排16亿元用于全省重点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同时,探索创新“查测溯治管”一体化工作机制,全面“查”、科学“测”、精准“溯”、统筹“治”、优化“管”,稳步提升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

根据措施要求,去年1月,闽清县正式启动网箱养殖绿色转型。清理水葫芦、清运江漂垃圾1万多吨,推动网箱养殖绿色转型。为村民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运营创业场所,量身定制就业岗位。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雄江段的治理工作。

至去年底,闽江流域水口库区全面完成网箱养殖绿色转型,曾经浑浊的江面如今碧水清波重现,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治理后的好山好水,如同肥沃的土壤,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产品。雄江开始投建“闽江宿旅第一镇”,先后建成库区移民文化馆、海峡乡建乡创家园、“这有江”民宿、大众茶馆、小柒咖啡等乡建乡创项目,吸引了14家台企入驻,获评“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本地村民与创业台青、返乡创客等一起开民宿、办餐饮,农特产品越卖越好,大家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去年,闽清全县接待游客584.6万人次,同比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38.1%。

去年,闽江水质干流全优、全流域优质水比例98%,成为全国独流入海大江大河中水质最好的流域,这无疑是福建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有力证明。

放眼全省,近年来重点流域水质持续提升。去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全国排名提升至并列第一,宁德霍童溪、三明将乐金溪、厦门筼筜湖、福州敖江、南平崇阳溪等5个河湖先后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流域综合治理求“深”,制度机制建设向“新”,经济社会发展逐“绿”,福建美丽河湖的“生态绿”正在逐步转化为全流域的“口袋金”,让人们在享受生态之美的同时,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本文围绕闽江水口库区雄江段的生态治理展开,阐述了其从养殖杂乱到生态旅游繁荣的转变过程。福建通过多方面的治理措施,提升了闽江流域水质,推动了产业转型,不仅让环境得到改善,还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其他地区的流域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164.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