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伙王天予将自家住宅改造成机关重重的奇妙屋,介绍了屋内的机关设置、改造初衷,还探讨了“密室逃脱”行业的发展变革。
你能想象吗?敲三下鞋柜门,一个篮球会从天花板落下,墙面的摆件也会随之翻转变换。而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物件,竟是打开房门和接通电源的“关键”。近日,浙江一位小伙拍摄的他家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在那间充满工业机械装修风格的屋子里,每一个房间都隐藏在机关背后,各种巧思和“二次元”元素满满的设计,让网友们惊叹不已,直呼神奇!
实际上,这套房屋的装修设计师是一位职业密室机关师。3月19日,记者联系到房主王天予,听他揭秘作为一名机关师,是如何打造出这间充满“意外和反转”的奇妙屋的。
住宅变身机关重重的“密室”
网友调侃:回家得配说明书
在王天予发布的视频中,这个150平方米的住宅被巧妙地解构成层层嵌套的“谜题宇宙”。进屋的大门并非通过常规的钥匙、指纹密码等方式开启,玄关处的鞋柜门才是关键所在。当连续叩击三次柜门后,震动装置会引发天花板的一个暗格锁停止供电,这时篮球便会“从天而降”。拿着篮球站在墙上的摆件前,杠杆作用会使摆件翻转成另一个手办,对着它说出暗语才能进入家门。回家后,篮球依旧扮演着关键角色——将它投入篮筐,压力传感器会联动智能家居系统,全屋灯光便会逐渐亮起。
打开水龙头,水从蜡笔小新的嘴里流出来
网友们在评论区炸开了锅,“多年以后买这个房子的人看着厚厚一本房间使用说明陷入了沉思”“可以去免费玩密室逃脱吗”“我要是住在这里,闹钟关了我都不敢多睡五分钟”“小偷进家捣鼓一晚上愣是只放了一首歌”……大家在惊叹机关巧妙的同时,也对其使用的便捷性提出了疑问,王天予的家也被网友们戏称为“全国最难回的家”。
网友评论
不过,王天予表示:“房间并不是只有一种解法。”除了改造房子内部,他还编写了一套程序,可以在手机上一键切换房屋解锁模式。“例如刚进门的地方,通过一系列机关打开的其实是一堵墙,而屋子大门也可以用常规的方式打开。”
房屋改造耗时一年
工作创意融入现实生活
谈到房子的改造初衷,王天予直言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对住宅进行“疯狂”改造并非偶然,作为密室逃脱行业的“造梦师”,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为消费者编织一场虚实交错的沉浸式体验。
“在工作中,一些未能实现,但我又觉得很好、不想它就此夭折的创意,就会搬到自己家里来实现。”王天予说道。他作为职业密室机关师,会参与到密室的设计与落地,而且大学主修电气工程专业的他,动手能力极强。“视频里的机关都是我自己做的,整个房子断断续续花了一年时间才改成现在这样。”
王天予还说,每一个机关都源于想象和探索。“比如我吃饭的时候觉得很无聊、很枯燥,会想如果这张桌子能飘在空中,或者这个饭碗如果能自己移动,那多有意思!有了这样的想法,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它实现,打造机关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此外,电影、小说、动漫、魔术等也是他灵感的来源。“电影《惊天魔盗团》里有一个画面是雨水倒流,之前我们行业内就有一个人通过多次实验,将这一幕还原。”王天予介绍道,这个机关的原理是通过灯光,让人产生视觉差,营造一种水在往上流的感觉。
激光防御
“密室逃脱”行业迎变革
从“玩心跳”到“重解密”
“密室逃脱”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它凭借沉浸式体验、对脑力体力的双重挑战以及创意的解密过程吸引着消费者。近年来,《密室大逃脱》《大逃脱》等综艺节目热度的带动,让该产业发展日趋成熟。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6年全国密室逃脱总市场规模将达到175.9亿元。
在王天予看来,一个好的密室不仅是娱乐场所,更是一个作品,一个密室背后往往凝聚着一整个团队的努力,编导、剧情设计师、项目经理、机关师、美术师、音效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些要求高的业主,需要电影级的造景,或是使用大型机械,这些都会让成本大大增加。”王天予说,为了让玩家在体验过程中更加沉浸,场景的气味,以及每一个机关触发的声音,都需要反复研究。
作为业内人士,王天予告诉记者,“密室逃脱”行业正在发生变化。“我平时主要在华东地区做项目,今年以来,密室的体验价格普遍在下降。”他说,以前密室大多侧重恐怖主题,而近段时间,类似解密体验这样“小而精”主题则成为了更多密室老板和消费者的心头好。
“恐怖密室不仅需要的场地大,需要的人也更多。游戏中的NPC(非玩家的角色工作人员),以及一场一个中控是必不可少的。”他表示,在“小而精”的密室主题内,更多的是玩家根据剧情解密、解机关,游戏过程不用NPC也能进行,而一个中控可以同时控制5至6个主题,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本文围绕浙江小伙王天予将住宅改造成机关屋展开,介绍了屋内机关设置及使用方式,还说明了改造初衷是将工作创意融入生活。同时探讨了“密室逃脱”行业的发展变革,从侧重恐怖主题转向“小而精”的解密主题,成本也相应降低。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