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地13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的情况,阐述了增值电信业务的概念,举例说明了获批企业的相关业务开展及成果,还回顾了我国电信业开放的进程和政策,最后提到了外资企业进入相关领域的积极意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做出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向北京、上海、海南、深圳四个城市的13家外资企业发放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那么,什么是增值电信业务呢?简单来说,增值电信业务是依托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附加电信与信息服务。像我们常见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电子商务以及各类信息服务等,都属于增值电信业务的范畴。
此次获得首批增值电信业务试点资格的13家外资企业,其母公司大多是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根据批复内容,这些企业被允许开展互联网接入、信息服务等增值电信业务,这无疑为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其中,有一家来自欧洲的飞机制造企业也在这13家获批企业之列。记者来到该企业位于北京顺义的研发中心,看到技术人员们正忙碌地完善国内机队的数据存储、分析和运用平台。企业负责人兴奋地告诉记者,拿到增值电信业务牌照后,他们可以提前对航空公司的飞机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开展健康监控工作。通过这种预防性维修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航班的准点率,还能降低飞机的油耗,为航空公司节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在深圳,一家来自德国的企业依托新获得的增值电信业务牌照,推出了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目前,已经有180多家本地合作伙伴入驻该平台,他们联合共创了近300款产品和方案。这些产品和方案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有力地加速推动了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
回顾我国电信业的开放历程,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承诺开放10项增值电信业务中的4项,到如今主动拓宽至8项,并且取消了其中4项的外资股比限制,电信业务的开放范围在稳步扩大。自2013年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增值电信业务对外开放试点以来,到2018年将这一政策复制到所有自贸试验区,开放试点的地域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所国际治理研究部主任石立娜表示,互联网信息服务本质上是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外资企业进入这些领域,能够推动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质量,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本文介绍了工信部向四地13家外资企业发放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试点批复,阐述了增值电信业务概念,通过飞机制造企业和德国企业的案例展示了获批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回顾我国电信业开放进程,最后点明外资进入相关领域对数字技术融合和消费者的积极意义,体现了我国电信业开放范围扩大带来的发展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