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作为记录生活和分享点滴的重要平台,但过度分享可能会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公安部网安局提醒有8类照片需谨慎发布,包括含有个人信息的车票机票等、证件、银行卡号密码等,还提到了照片中的EXIF信息等也可能泄露隐私,最后给出了守护隐私边界的三步设置。
在当今这个时代,朋友圈已然成为了大家用来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分享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键平台。我们可以在朋友圈里晒美食、晒旅行、晒心情,它就像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小窗口,向朋友们展示着我们的日常。然而,大家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过度地在朋友圈分享,实际上可能会潜藏着隐私泄露的危险。
就在27日,公安部网安局发布了一则重要提醒。这提醒犹如一记警钟,敲响在每一个热衷于朋友圈分享的人耳边。其中提到,有8类照片是需要我们谨慎发布的,否则很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首先要注意的是,那些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像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家门钥匙、车牌等。大家可能觉得这只是一些平常的物件照片,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不法分子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从这些照片中窃取到个人隐私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窃取,就如同把自己的家门向不法分子敞开了一道缝,个人隐私随时可能泄露。
证件类照片也需要格外谨慎对待。例如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结婚证等照片,这些证件可是包含着极其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每一个证件号码、每一个身份信息,都是我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标识,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朋友圈发布这类照片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还有银行卡号和密码这种涉及财产安全的敏感信息。如果在朋友圈晒出含有这些信息的照片,那就像是把自己的钱袋子拱手送给不法分子。他们可能会盗用这些信息,从而给我们造成财产上的损失,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位置信息也是一个雷区。尽量不要发布定位位置、实时位置以及带有位置信息的照片等。因为这很容易就暴露了自己的真实住址,就像在黑暗中给不法分子点亮了一盏明灯,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比如说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盯上,进而遭遇盗窃或者其他危险。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收到快递后拍开箱视频,但完整的开箱视频也存在风险。它可能会透露快递单上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或者其他不良行为。
老人和孩子的照片和姓名也最好不要轻易发布。因为老人和孩子相对来说比较脆弱,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如果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违法活动,那将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如果实在想要分享,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只分享给亲人看。
在没有经过他人许可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发布他人的隐私信息。这是对他人隐私权的尊重,如果违反了,当事人是有权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这就像是在一个规则明确的游戏里,我们要遵守规则,不能随意侵犯他人的权益。
另外,对于那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在看到的时候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发布到朋友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谣言很容易传播开来。我们要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要成为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要做一个有判断力的信息传播者。
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之外,看似平常的照片中还隐藏着许多重要信息呢。比如说EXIF信息,这是一种嵌入在照片中的元数据。它就像是照片的一个详细档案,记录了照片的拍摄时间、分辨率、相机制造商、相机型号、光圈、快门速度等信息。要是手机开启了地理位置信息服务,那么照片里还会包含精确到具体经纬度的地理位置信息。
图文等细节信息也是不容忽视的泄密风险点。图文作为最直观的信息载体,我们往往会忽略它可能带来的风险。照片里相关的物品摆放、独特的物品标识等都可能暴露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如果不小心露出文件报告、参数指标、设计图纸,哪怕只是一小角,都可能存在泄密隐患。
不过,网警也给我们提供了守护隐私边界的好方法,只需三步设置,就能让陌生人无处窥探。首先,关闭“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其次,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最后,关闭“附近的人”的功能,可以依次点击“设置 - 通用 - 功能 - 附近的人”选择“清空并停用”。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的隐私安全了。
本文总结了朋友圈虽然是分享生活的好地方,但过度分享可能带来隐私泄露风险,详细阐述了8类不宜在朋友圈发布的照片类型,包括涉及个人信息、隐私、财产安全、位置信息等的照片,同时提到照片中隐藏的其他泄密信息,最后给出了保护朋友圈隐私的三步设置方法。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