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俄乌冲突中能源设施互袭的情况展开,介绍了特朗普提出的30天内双方不攻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及双方态度,还阐述了双方近期对能源设施的袭击行动、乌方武器发展情况,最后分析了互袭能源设施带来的影响。
在俄乌冲突的紧张局势下,一个新的动态或许为局势的缓和带来了一丝希望。俄乌双方对于特朗普提出的30天内不攻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提议所表现出的态度,被认为是全面停火进程中“向前迈出的一小步”。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3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通话。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通报,两国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继续进行了深入且坦诚的交流。在会谈中,特朗普提出了俄乌双方相互承诺在30天内不攻击能源基础设施目标的建议。普京积极回应了这一倡议,并立刻向俄军下达了相关指令。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基辅方面支持美国提出的停止对能源和基础设施打击的建议。不过,他需要与特朗普进行对话,以便了解美俄之间交涉的具体细节。
德国智库马歇尔基金会总经理贝尔齐纳(Kristine Berzina)指出,普京同意暂停袭击乌克兰能源设施这一举措,虽只是“向前迈出的一小步”,但美国尚未达成其预期的协议。而美国跨党派外交政策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斯涅格瓦亚(Maria Snegovaya)则认为,莫斯科同意暂停袭击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可能意味着此举对俄罗斯是有利的。
事实上,今年以来,俄乌双方针对对方能源基础设施和军工企业的袭击强度一直在不断攀升。就在俄美领导人通话当天,俄罗斯国防部宣称,俄军对乌军保障用石油工业设施、军用机场基础设施以及无人机存储场所和放飞地实施了打击。
回顾俄乌冲突历程,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发动的最大规模袭击发生在今年2月22日至23日。乌克兰空军方面称,在这两天时间里,俄军动用了267架无人机对乌克兰进行袭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发文指出,这是俄乌冲突以来,俄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无人机袭击。
2025年2月26日,由乌克兰紧急服务部门拍摄并发布的一张照片显示,乌克兰救援人员在基辅地区克留基夫什奇纳的一处建筑物内,奋力扑灭因无人机袭击引发的火灾。(视觉中国 资料图)
此次袭击的规模超过了去年8月26日的能源袭击战。当时,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当天动用导弹和无人机对用于保障乌克兰军事工业运作的关键能源基础设施发动了大规模打击,目标涵盖乌克兰9个州的变电站、4个州的天然气压缩机站以及2个州的西方援乌航空弹药储存设施。乌军则通报称,共识别到236个来袭目标,其中包括127枚导弹和109架自杀式无人机。乌方当时表示,这轮空袭创下了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俄军历次空袭规模的最高纪录。
3月7日,俄军再次对乌克兰展开了大规模空袭。据央视新闻报道,乌克兰空军通报称,当地时间3月7日凌晨,俄军使用多种类型的空基、陆基和海基导弹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实施联合打击,袭击的重点是乌克兰能源设施。初步统计显示,乌军发现俄军261个目标,其中包括67枚各型导弹和194架各型无人机。
不仅俄罗斯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发起攻击,乌克兰近期也频繁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下手。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7日,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州长伊戈尔·巴布什金通报,乌克兰武装部队当天凌晨对该地区的能源设施等多个目标再次进行了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导致1人受伤,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此外,被俄方防空系统击中的乌无人机残骸坠落引发了火灾,不过火势已被控制,目前俄应急人员正在现场作业。对于此次袭击,乌方暂无回应。
8天前(3月11日),乌克兰军队对俄罗斯发动了自冲突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无人机袭击。根据俄罗斯国防部通报,自当地时间11日凌晨起,俄军防空系统共击落337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分布在莫斯科州、库尔斯克州、布良斯克州等多个地区。此次袭击导致莫斯科州18人受伤,2人死亡。有媒体分析,袭击莫斯科的无人机是从乌克兰切尔尼戈夫州、苏梅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发射的,它们以6至12架为一组飞行,目的是让俄方防空系统难以应对。
从2024年开始,乌克兰远程自杀式无人机和低成本版巡航导弹在性能和生产数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部分自杀式无人机航程已经达到3000多公里,这为乌军袭击俄军纵深和腹地的能源设施提供了基础。
中新社3月17日援引乌克兰媒体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在最高统帅部会议后的晚间讲话中宣布,乌克兰远程无人机成功完成3000公里的测试。泽连斯基表示:“我们对打击的结果感到满意。但我们需要生产更多的导弹和无人机。本周,我们将与我们的合作伙伴讨论这个问题。”报道还称,乌克兰可以使用远程无人机深入俄罗斯领土,打击机场、炼油厂和物流中心等军事基础设施。在会议上,与会人员还讨论了新型远程导弹“海王星”。
泽连斯基曾在3月15日称,乌克兰成功试验并在实战中使用了名为“远程海王星”的新型导弹。这是乌克兰“海王星”反舰导弹的改型,射程被加大到了1000公里。美国军事网站“战区”2023年曾报道“海王星”反舰导弹被乌克兰军方改造,用于打击陆地目标。
去年12月,乌克兰向外界展示了由其自主生产的低成本版巡航导弹“地狱”,射程为700公里。该导弹采用喷气式发动机,时速达到700公里,飞行速度远高于采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自杀式无人机。与自杀式无人机相比,巡航导弹战斗部重量更大,毁伤能力更强,突防能力也更优。这也是乌克兰多次公开展示巡航导弹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威慑对手,另一方面也是向国内展示其军工能力。
随着战争的持续,俄罗斯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不断消耗,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袭击对方基础设施时使用低成本自杀式无人机的比例明显增加。不过,俄罗斯使用低成本自杀式无人机的比例相对较低,在袭击中仍会尽量使用巡航导弹,如Kh - 101空射巡航导弹和“口径”海基巡航导弹。
能源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民生以及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在战时,能源基础设施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不仅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能源保障,也为军事行动提供动力支持。武器装备的作战、后方的军工生产以及后勤保障,都离不开能源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
双方袭击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乱对方能源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造成能源短缺。从军事角度看,能源基础设施被破坏会导致前线武器装备缺少燃油,后勤保障受到干扰,从而限制军队在战场上的行动。此外,能源基础设施被破坏还会对对方的工业(尤其是军工产业)、经济运行和民众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给对方政府带来巨大压力。
俄乌双方持续的能源设施和军工业互袭已经造成了较大破坏,其中乌克兰遭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国际能源署去年9月19日发布报告称,2024年以来俄军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打击,导致乌克兰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发电能力。进入供暖期后,能源短缺将对乌克兰的医院、学校等设施产生严重影响。
能源出口对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乌克兰袭击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旨在干扰俄罗斯的能源供应链,间接打击其经济,减少俄罗斯在战争中的优势,同时迫使俄罗斯集中资源应对日益增加的威胁,从而减轻乌克兰正面战场的压力。对于乌克兰持续袭击俄罗斯能源设施造成的损失,俄罗斯官方尚未公布相关数据。但有分析认为,乌克兰对深入俄罗斯腹地的石油和天然气设施进行的大规模袭击,危及到了莫斯科最重要的国家收入来源。
俄罗斯近期实行的汽油出口临时禁令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相关讨论将其指向了乌克兰方面的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俄罗斯政府今年2月29日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从3月1日至8月31日,俄罗斯政府将实行汽油出口临时禁令,以在春耕、假期等因素导致国内需求增加时保持市场稳定。彭博社根据分析公司Vortexa的数据计算,2024年,俄罗斯石油产品的日均海上供应量约为2万桶,这比2022年低9%,比2023年低10%,当时欧洲仍在购买俄罗斯燃料。
本文围绕俄乌冲突中能源设施互袭展开,介绍了特朗普提出的30天停攻提议及双方反应,阐述了双方近期的袭击行动和乌方武器发展情况,分析了互袭带来的影响。能源设施互袭对双方的军事、经济和民生都造成了损害,30天停攻提议虽被视为积极一步,但局势走向仍有待观察。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