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眼病防治中心新门诊,为黄斑病患者开启康复新希望,视觉康复训练:黄斑疾病患者摆脱低视力的新途径

本文围绕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开设的“低视力康复与眼底病门诊”展开,通过讲述74岁施阿姨受黄斑变性萎缩困扰多年,在该门诊接受视觉康复训练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介绍了视觉康复训练对黄斑疾病导致低视力患者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黄斑疾病已然成为了严重威胁中老年群体视觉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近日,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特别开设了“低视力康复与眼底病门诊”。该门诊将视觉康复训练创新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致力于为黄斑病变患者提供精准化的康复方案,为他们重见清晰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

今年74岁的施阿姨,已经被黄斑变性萎缩问题困扰长达两年之久。她痛苦地描述道:“视力不断减退,看东西变得十分模糊,最让人难受的是看到的物体都是扭曲变形的。就拿电视上人的脸来说,一边都是扁扁的,完全走样了。”为了能治好自己的眼病,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施阿姨不辞辛劳地辗转于多家医院。然而,得到的答复却如出一辙,医生们都表示“需要采用保守治疗,即便进行手术治疗,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施阿姨的心情一度陷入了低谷。

两个月前,在朋友的热心推荐下,施阿姨来到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刚刚开设的“低视力康复与眼底病门诊”寻求帮助。门诊主治医师徐娜娜详细了解了施阿姨的既往病史,并为她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检查后发现,施阿姨是一位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患者,由于黄斑中心结构受到损伤,导致视力严重受损。不过幸运的是,黄斑周围仍残存着一些功能性视网膜细胞。

徐娜娜医生仔细分析了施阿姨的病情后,对她说道:“或许您可以尝试一下视觉康复训练。”视觉康复训练的专业术语是“微视野生物反馈训练”,这是一种利用微视野计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的先进方法。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患者注视不断闪烁的棋盘格,以此来刺激视网膜。徐医生进一步解释道:“它的原理是通过光刺激和声音反馈,利用残存的健康视网膜重新建立一个注视点,引导患者重建注视功能,从而使中心视力、阅读速度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上海眼病防治中心新门诊,为黄斑病患者开启康复新希望,视觉康复训练:黄斑疾病患者摆脱低视力的新途径

医生的解答让施阿姨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在完善了相关检查后便毫不犹豫地开始了康复训练。经过一个阶段的系统训练后,施阿姨惊喜地发现,视物扭曲的情况正在慢慢得到改善。她兴奋地说:“电视上的人脸慢慢正常了。”看到明显效果的施阿姨,难掩内心的激动,对后续的康复治疗充满了信心。

徐娜娜医生介绍,视觉康复训练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适用于部分因黄斑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萎缩、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黄斑裂孔等)导致低视力的患者,能够帮助这些患者实现功能性康复,重新找回清晰的视觉世界。

本文通过施阿姨的案例,展示了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低视力康复与眼底病门诊”开展的视觉康复训练对黄斑疾病患者的积极作用。这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法为黄斑疾病导致低视力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康复途径,有望改善众多患者的视觉状况和生活质量。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491.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