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新模式展开,介绍了该路口原本的拥堵成因、交警采取的解决方案以及新模式实施后的显著成效,还提及了该模式在其他路口的推广情况。
“之前经过这个路口都要等近20分钟,现在这种新模式,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过了。”驾驶员全师傅满脸欣喜地驶入路口新设置的掉头车位,此时,与他同在后端车位的3辆车也一同在路口顺利掉头。
3月19日,记者专程来到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的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在这里,记者看到不少车辆都如同全师傅驾驶的车一样,有序地驶入地面划设的掉头车位,然后同时掉头,整个过程十分顺畅。这不禁让人好奇,该路段为何要启用“多车位串联调头”?实施之后成效究竟如何呢?
拥堵成因
掉头车辆与对向直行车流相互干扰
大货车、运渣车车流量大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七分局民警赵苏介绍说:“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是成致路高速西侧的第一个路口,成自泸高速万安收费站出口、利州大道与麓山大道二段交叉路口往龙泉方向行驶的车流,只能通过麓山大道二段与和韵南路交叉路口进行掉头。”而且,该道路上行驶的大货车和运渣车等大型车辆数量较多。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该路口左转驶入万安新城区的车流需求较大,并且车辆只能在护栏端头或中心虚实线交界处等候掉头。这就导致掉头车辆与对向直行车流形成了交织干扰。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车辆排行距离过长,路口拥堵不堪,严重影响了通行效率。
解决方案
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
“加宽”车位满足大货车掉头需求
针对掉头车辆和直行车辆相互干扰的问题,成都交警在麓山大道二段与和韵南路交叉路口果断启用了“多车位串联掉头”交通组织模式。交警部门通过后撤中央隔离护栏50米、渠化掉头区域、施划道路标线、优化信号配时等一系列措施,精心设置了4个掉头车位。这样一来,车辆就可以按照交通标志标线的指示,有序地进入掉头等候区。
赵苏还告诉记者,这次“多车位串联掉头”的车位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考虑到该路段是双流区、天府新区、龙泉驿区三个区域的货车主要通道,大货车、运渣车较多。所以每个掉头车位大概有15米长,相较于城区的7米左右长的车位有所扩大,更方便大货车在此掉头。”他详细地解释道。
治理成效
排行距离缩短100多米
掉头车辆可多通行近15辆
据成都交警的数据显示,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后,该路段的排行距离减少了100多米,每个信号周期左转车辆可多通行5至8辆,掉头车辆可多通行近15辆。这一改变有效缓解了车辆滞留及排队溢流问题。
此外,成都交警还在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段与华府大道一段交叉路口、麓山大道一段蓝山美树交叉路口推广实施了“多车位串联掉头”,旨在系统性地治理因掉头操作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
成都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因掉头车辆与直行车流干扰、大货车流量大而造成拥堵的情况。成都交警启用“多车位串联掉头”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设置掉头车位,并加宽车位以满足大货车需求。实施后成效显著,排行距离缩短,通行车辆增多,还在其他路口进行了推广,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