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全国爱肝日,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危害,专家给出的防治建议,包括早检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以及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随访管理等内容,还强调了消除病毒性肝炎歧视的重要性。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在众多与肝脏健康相关的问题中,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
病毒性肝炎,这是一种由多种肝炎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泛以及发病率较高等显著特点。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这5种类型。目前,我国仍然是全球乙肝中高流行区。就拿广东来说,每年报告的乙型肝炎病例多达10万余例,丙型肝炎病例2万余例,肝癌死亡病例也有2万余例。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减少病毒性肝炎对我们健康造成的危害呢?专家给出了建议,早检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这“四早”是控制肝炎进展、预防肝癌的关键所在。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而且乙肝患者还有望实现临床治愈。
针对不同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认为,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比如,要避免共用注射针具;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不要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避免进行不必要的输血以及使用血制品;保持安全性行为;高风险人群需要定期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做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相关检测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表示:“部分乙肝或丙肝感染者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状况,这就存在将疾病传播给配偶、家人和其他人的风险。因此,在肝炎预防工作中,乙肝和丙肝的筛查是十分必要的。”慢性乙肝和丙肝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呈慢性隐匿性进展,很多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为晚期肝硬化或肝癌。只有通过血液筛查才可以及早发现病情,从而减少传播风险。
此外,何剑峰提醒大家,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他介绍说,乙肝疫苗安全性佳、免疫效果好。一般来说,乙肝感染母亲的宝宝在出生12小时内,要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第一剂次乙肝疫苗,如果按1月龄和6月龄接种第2、3剂次乙肝疫苗,可预防99%以上的乙肝母婴传播。
何剑峰还提到:“目前,我国成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还较高,但大部分人大多不知道自己的感染情况,建议尽早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如抗体不足可以尽快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保护。”
广东印发的《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动方案》显示,乙肝筛查结果“双阴”者(HBsAg、HBsAb均为阴性)且既往无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史(3剂)者,首剂乙肝疫苗按照“自愿、免费”原则接种,乙肝疫苗由爱心企业捐赠,第2、3剂乙肝疫苗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接种。
早发现、早治疗,可减少肝癌发生风险。
不少人关心,确诊病毒性肝炎后,是否会发展为肝癌呢?
林炳亮说,乙肝、丙肝并不是不治之症。90%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通过3个月的抗病毒药物达到病毒清除;对于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也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部分患者还可以达到功能性治愈。“不管是乙肝还是丙肝,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都可以大大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风险。”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如何进行规范治疗呢?侯金林表示,对于乙肝治疗,抗病毒是关键。常用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像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需要长期服用以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治疗分为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可调节免疫、抗病毒,但副作用相对较多,适用于部分有特定条件的患者。此外,还需根据病情进行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如使用甘草酸制剂保肝降酶、安络化纤丸等抗纤维化。
侯金林还介绍,丙肝治疗主要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通过抑制丙肝病毒复制所需的蛋白酶、聚合酶等,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治愈率高,多数患者按疗程治疗后可实现治愈,清除体内丙肝病毒,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林炳亮提醒:“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于乙肝妊娠妇女,选择抗病毒药物要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一般选择替诺福韦酯,还可以选择替比夫定、丙酚替诺福韦。对于儿童,如果有肝炎活动,越早治疗获益越大,可以选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林炳亮补充道:“目前,慢性乙肝、丙肝纳入门诊特定病种,可以医保报销,乙肝集采抗病毒药物不贵,一个月不到10元;丙肝抗病毒药物也不贵,也纳入医保,一般3个月就可以治好。”
侯金林提醒患者,接受治疗时,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其次要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在饮食上要避免高脂、高糖、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食物,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减少肝脏额外负担。
乙肝和丙肝容易慢性化,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除了治疗,随访管理同样重要。
林炳亮提醒,对于乙肝患者,病情不同随访频率及检测的项目也不同。如果是一般的慢性感染者,指标稳定的话,6 - 12月随访一次;如果是肝硬化患者,即便病情稳定每3个月也需要随访一次;如果肝炎活动,肝功能不正常的,1个月就得随访检查一次。对于丙肝患者,即便病毒转阴,也需要随访,检测肝癌的风险。“随访是个复杂的过程,建议纳入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定期随访。”
何剑峰认为,消除病毒性肝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尤其是要消除肝炎歧视。要提高公众认识,因为公众对乙肝和丙肝及其传播方式的了解往往不足,导致对患者的歧视和误解;要消除病耻感,患者应正视疾病,规范治疗;要增加社会支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歧视,避免就业歧视;鼓励公众接种乙肝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提升防控乙肝的信心。
本文详细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包括其特点、危害、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特殊人群用药及随访管理等内容,同时强调了消除病毒性肝炎歧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肝脏健康,做到早筛早治,共同为消除病毒性肝炎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