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骚扰电话:多方发力刻不容缓,治理骚扰电话,需打好“组合拳”

本文聚焦骚扰电话治理问题,指出电销商购号认证漏洞、外呼公司逃避处罚等现象,表明相关规定需细化。阐述国家部门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骚扰电话难根治,因其商业推销需求长期存在。强调科技向善,可用新技术加强治理,最后呼吁相关主体联动打好“组合拳”营造安全通信环境。

根治骚扰电话:多方发力刻不容缓,治理骚扰电话,需打好“组合拳”

在当下的通信环境中,电销商获取手机号的途径存在极大隐患。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从虚拟运营商那里购得大量手机号,而在这个过程中,强制实名认证环节往往被忽视。这无疑为不法分子打开了逃避监管的方便之门。尽管《民法典》已经明确禁止未经同意的电话推销行为,但外呼公司却想出了各种办法来逃避处罚。比如定期更换号码,让监管难以追踪;通过内部申诉处理投诉,大事化小;甚至与运营商保持特殊关系,以此来躲避相关部门的制裁。这一系列现象都反映出,当前有关电话推销的规定还不够细化,存在诸多漏洞。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治理骚扰电话方面可谓不遗余力。13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工信部组织3家基础电信企业开通全国“骚扰电话拒接”服务,为民众提供了直接的防护手段;多地更是强化了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的打击力度。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让骚扰电话的泛滥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骚扰电话之所以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其根源在于商业推销需求长期存在。特别是教育培训、健康医疗、建筑施工、金融贷款等领域,更是骚扰电话的“重灾区”。这就给我们的治理工作带来了启示,治理骚扰电话不能仅仅依靠“堵偏门”,即严格监管和打击违规行为,“开正门”同样重要。我们要为合法的商业推销活动提供合理的渠道和规范,引导其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进行。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科技应该是向善的力量,而不是作恶的“帮凶”。在营销骚扰电话产业链中,AI技术本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如今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因此,我们要以“智”助“治”,充分利用新技术来加强骚扰电话的治理。现实中,已经有专家提出建议,基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强化主叫号码鉴权和溯源能力、骚扰电话监测和拦截能力、骚扰电话风险提示能力。同时,也有电信服务商通过强化运用科技手段的监管能力,提供智能拦截、号段拦截等功能,用科技的“魔法”打败骚扰电话的“魔法”。

治理骚扰电话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主体联动起来,打好“组合拳”。只有不留一处盲区、不放一个死角,才能真正解决骚扰电话这个“老大难”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清朗的通信环境。

本文围绕骚扰电话治理展开,指出当前存在电销商购号认证漏洞、外呼公司逃避处罚等问题,相关规定有待细化。国家部门虽取得一定治理成效,但骚扰电话难根治,根源在于商业推销需求。强调要“堵偏门”与“开正门”结合,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治理,呼吁相关主体联动,以解决骚扰电话问题,营造良好通信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841.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