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2025年开年首份经济成绩单,围绕经济指标“加快”这一高频现象,从生产端和需求端分析中国经济起步平稳、回升向好的态势,同时指出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强调扩大有效需求的关键作用以及后续政策发力方向。
在2025年开年之际,“加快”一词成为首份经济成绩单里的高频词汇,格外引人注目。
17日官方公布的数据清晰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在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多个关键经济指标上,同比增速均超越了去年全年水平。国家统计局经过综合分析,作出了“国民经济起步平稳”的判断。
生产端:延续回升态势
回顾2024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前高、中低、后扬”的增长曲线。而2025年经济起步平稳,得益于其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即便外部不利影响不断加深,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
从生产端进行深入观察,随着新型工业化的稳步推进,宏观政策组合对工业的拉动效应持续显现。1至2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5.9%,较上年全年加快了0.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表现尤为突出,增加值同比劲增10.6%。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再加上春节期间活跃的假日经济起到了有力的“加持”作用,信息技术、旅游和交通出行等相关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进而带动服务业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1至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比上年全年加快了0.4个百分点。
需求端:政策持续发力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已被明确列入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进入2025年,需求端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断加力扩围,春节期间旅游文化体育市场异常火热,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市场销售的回升和服务消费的扩大。1至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了0.5个百分点;旅游服务平台交易额增长超过20%。同期,在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的有力推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比上年全年加快了0.9个百分点。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者指出,各地纷纷加大对文旅、赛事、演艺经济等服务消费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时积极培育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科技消费等特色消费板块。这些领域有望成为今年消费需求扩容的新亮点。而设备更新需求及高技术产业扩产能将支撑制造业投资维持在较高水平。
扩大有效需求是关键所在
生产稳定增长、需求逐步扩大,多个“加快”的表现折射出中国经济正继续朝着回升向好的方向发展。这种积极的变化对于改善市场预期和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举例说明,前两个月,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回稳态势,沪深两市成交量、成交金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营主体预期也在持续改善,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明显上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处于景气区间。
然而,在平稳起步之后,中国经济要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中,扩大有效需求成为了关键所在。
不久前公布的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环比均出现下降。尽管存在春节错月因素的扰动,但这一数据仍提示居民消费意愿有待进一步提振。
全国两会后,政策正加快发力。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围绕“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进行了全面部署,投资、财政、信贷、统计等各项支持政策也将配套完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政策时度效的提升,有望对内需形成有力提振,并对加征关税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形成有效对冲。
付凌晖称,随着居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绿色数字等新型消费、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节能降碳改造等领域投资空间巨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方面还有较大的投资需求。充分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有序释放内需潜力,将促进经济循环更加畅通。
2025年开年中国经济起步平稳,生产端和需求端均呈现积极态势,多个经济指标增速加快。但要实现全年增长目标,仍面临居民消费意愿待提振等挑战。扩大有效需求是关键,全国两会后相关政策加快发力,有望提振内需、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循环畅通。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