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区检察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辖区内部分人员密集公共场所AED配置不规范的问题,随后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并召开公开听证会,最终整改情况获高度认可。
在我们日常活动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的配备情况关乎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然而,近期澄海区却存在着这样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公众场所未按照规定配置AED设备,已有的AED设备管理也十分不规范。部分设备出现了损坏、老化的问题,而且指引提醒标识设置不到位,难以在紧急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
那什么是AED呢?AED,全称自动体外除颤器,它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便携式急救设备。具备自动识别可电击心律以及自动电击除颤的功能,堪称心脏骤停患者“黄金4分钟”的“救命神器”。在关键时刻,它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存机会。
澄海区检察院相关人员表示:“在人员密集场所推广配置AED设备,对于提升公众急救能力、及时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这也是检察公益诉讼关注的重点领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对于加强急救医疗保障负有相应的法定义务,应当对辖区内AED设备规范配置实施监督管理。
为了解决AED配置不规范的问题,澄海区检察院充分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对辖区内AED配置情况数据与辖区内学校、大型商场、市民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数据进行关联碰撞对比分析,精准发现了辖区内部分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并未按要求科学配置AED这一问题。
为此,澄海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行政主管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数量的AED设备,进一步规范AED设备管理,同时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相关行政主管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迅速对相关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近日,澄海区检察院对督促整治公共场所AED规范配置公益诉讼监督案件召开了公开听证会。此次听证会特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参加。
在听证会前,参会人员一同走访了AED设备安装现场,实地查看整改情况和效果。听证会上,主办检察官对案件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相关行政主管机关也对整改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人民监督员与听证员经过认真评估后认为,相关行政主管机关已加强辖区内公共场所AED设备配置,严格落实AED设备日常管理,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扩大宣传力度,较好地履行了监督管理义务,对整改情况表示高度认可。
本文围绕澄海区检察院对公共场所AED规范配置的监督工作展开。检察院通过大数据发现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并召开听证会评估整改效果。最终行政主管机关的整改工作得到认可,这体现了检察公益诉讼在保障公众生命安全、推动公共服务规范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