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2024业绩失色,“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弊端尽显

本文聚焦于白云山2024年的业绩表现,深入剖析了其因高管被调查、业务板块承压、“重营销轻研发”等因素导致的利润大幅下滑情况,同时介绍了公司为应对困境提出的战略规划。

白云山2024业绩失色,“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弊端尽显

在2024年,白云山(600332.SH)经历了管理层的巨大动荡。从原董事长李楚源,到原副总经理黄海文,再到重要子公司的一把手,数十名高管先后被监督调查。这样的管理层巨震,不可避免地对公司业绩产生了影响。日前,白云山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交出了自2018年以来最差的利润表。

财报数据清晰地反映出白云山在这一年的困境。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749.93亿元,同比下降了0.69%;归母净利润为28.3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0.09%;扣非净利润为23.56亿元,同比下降35.18%。

分季度来看,对全年业绩影响最大的是第四季度。在这个季度,白云山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出现巨额亏损,分别亏损约3.23亿元和4.99亿元。虽然二、三季度业绩同比也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保持着盈利状态。

在年报中,白云山将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点。其一,公司下属企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导致利润减少;其二,计提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对一心堂3.86亿元的股权投资减值、王老吉营收增长停滞以及核心产品金戈销量下降。

三大业务板块全线承压

年报显示,鉴于一心堂2024年度业绩预告及股价较期初大幅下跌的情况,白云山判断一心堂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于是对其计提了约3.86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此外,白云山还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2098.11万元、应收款项坏账准备6329.8万元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63.55万元。

这些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了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科目,相应地减少了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约4.71亿元。

白云山对一心堂的投资始于2017年。当时,白云山花费8亿元认购了一心堂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份,占一心堂发行完成后股权比例为6.92%(经过一心堂一系列增资,目前白云山持有一心堂的股份占比为5.18%)。一心堂是一家深耕西南地区的连锁药店企业,白云山参股一心堂,看中的是其在西南地区的销售渠道,希望借此推动公司在零售终端的布局以及公司医药零售产品在西南市场的销售。

如今看来,虽然不能说白云山参股一心堂的战略完全错误,但在行业政策及连锁药店竞争加剧的影响下,白云山的这次投资失利已成为既定事实,而且影响尚未完全消除。根据年报数据,在完成3.86亿元计提后,白云山针对一心堂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还剩余4.02亿元。

当然,即便没有计提一心堂3.86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白云山2024年的净利润也只有32.21亿元,相较2023年仍显著下降,所以还是要从公司的经营基本面找原因。

目前,白云山的营收主要来源于三个板块:大南药、大健康和大商业。

其中,大商业主要涉及药品、医疗器械等批发和零售的医药流通业务,对营收的贡献最大。2024年,该板块营收占到总体的72.74%,达到545.50亿元,同比增长3.39%。不过,这部分业务属于量增利薄的类型,2024年板块毛利率仅为6.43%,同比减少了0.56个百分点。

实际上,大南药和大健康板块贡献了白云山绝大部分的利润,而正是这两个板块的失速,导致了白云山2024年整体业绩的下降。

具体来看,以王老吉凉茶为核心的大健康板块,2024年营收97.05亿元,同比下降12.7%,毛利率同比减少1.29个百分点至43.12%。其中,王老吉大健康公司主营业务收入87.6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约为37.42亿元,净利润约为11.04亿元。若拉长时间线来看,2019 - 2023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约为102.97亿元、68.62亿元、97.29亿元、93.49亿元及100.13亿元,可见其营收已经陷入增长停滞的状态。

大南药板块包括中西药两个方面。从年报数据可以看出,2024年白云山的中西药两个板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中药收入下滑了3.26%;化药收入下滑幅度高达20.10%,且毛利率均在下滑,这意味着大南药板块的基本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业绩下滑最严重的当属核心单品“金戈”。虽然其生产量同比增长了1.33%,但是销售量同比下降了13.17%,销售额更是下降了2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ED市场国内竞争实在太激烈了,据公开数据,去年就已经有18家的35个产品获批生产,包括广生堂、常山药业、悦康药业等,而且还有更多的仿制大药企正在加入竞争。

当然,“金戈”虽然拖累了大南药板块,但还不足以全面影响白云山的基本盘。更严峻的是,白云山产品的库存问题日益凸显。例如,滋肾育胎丸库存量增加了61%,消渴丸库存量增加了27%,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库存量同比增超110倍。2024年,白云山的存货周转天数已经上升至70.07天。

重营销轻研发,创新难以为继

白云山营收仅有小幅度波动,但利润的大幅下滑暴露出公司经营质量的恶化。而造成这种困境的根源,或许与白云山“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密切相关。

根据财报,2024年白云山的销售费用高达56.2亿元,占营收比重7.5%,而研发费用仅为7.64亿元,投入占营收比例仅1.01%,在71家中药企业中处于尾部位置。在高营销投入无法再维持核心大单品增长的情况下,低研发投入导致公司没有新的大单品及时填补市场空缺。

目前,除了金戈、王老吉凉茶等产品外,白云山规模过亿的产品还有消渴丸、小柴胡颗粒、滋肾育胎丸、华佗再造丸、保济系列、安宫牛黄丸等,但仍未找到像金戈、王老吉凉茶那样具有广泛影响力和高市场占有率的大单品。

结果就是,白云山只能依靠现有的产品“吃老本”,在竞品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有效的市场防御,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在此背景下,白云山离千亿市值的目标越来越远。截至3月17日收盘,A股白云山报26.82元,最新市值436亿元。

面对当前的困境,白云山提出了2025年围绕生物医药健康的战略定位。公司将立足产业优势,充分挖掘和盘活自身资源和资产,围绕医药制造与研发这一核心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具体包括聚焦主责主业、拓展新业态、加快国际化以及加强科研体系建设等方面。

对于白云山而言,此前积累的丰厚资本为其争取了更多稳中求变的时间。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63.02亿元。作为中药快消“三剑客”之一,白云山的变革值得期待,经理人融媒体中心也将持续关注其后续发展。

本文详细阐述了白云山2024年业绩下滑的情况,包括营收和利润的下降、各业务板块的困境以及“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带来的问题。同时,介绍了公司为应对困境提出的战略规划。尽管白云山拥有一定的资金储备,但要实现业绩的扭转和千亿市值的目标,仍需在研发创新和业务拓展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984.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