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民周阿姨办理中国移动“守护宝”防诈险业务后,成功挽回3万元电信诈骗损失的故事,同时介绍了中国移动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的多种举措以及其他类似成功案例,提醒市民要提高防诈意识,借助防诈工具守护财产安全。
在电信网络诈骗愈发猖獗的今天,一起犹如网络视频反转剧情般的事件在螺蛳粉的故乡——广西柳州上演。一份顺手办理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保险业务,竟为柳州市民周阿姨成功挽回了3万元的经济损失,这一事件获得了市民群众的广泛点赞。
老人对“守护宝”防诈业务点赞。俸迪摄
原来,去年11月,周阿姨在浏览“中国移动”APP时,办理了“守护宝”业务。这是一项专门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而设置的保障。谁能想到,这个看似不经意的选择,后来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约半个月前,周阿姨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自称是某网购平台的“客服人员”,告知周阿姨,她在网购平台上购买的保险将于次日到期,而且每月将会被自动扣费两千多元。该“客服人员”还表示可以帮忙取消。一听要扣钱,周阿姨顿时慌了神。在对方的诱导下,她下载了可疑软件并进行了屏幕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客服人员”不仅要求周阿姨提供身份证号后四位,还要求提供银行支付密码。在“客服人员”的引导下,周阿姨一步步操作,直到手机屏幕弹出向他人转账3万元的信息。此时,警觉的周阿姨犹豫了,因为她仅输入了密码,还未点击确认。然而,让她诧异的是,还未点击确认,3万元就自动被转走了。
十多天过去了,周阿姨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她立刻前往柳州市柳东官塘派出所报案。在此期间,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通过“守护宝”系统监测到异常情况,主动联系周阿姨启动理赔程序。周阿姨想起自己办理的“守护宝”业务,迅速上传了相关资料。移动工作人员多次主动联系并上门协助周阿姨操作,仅仅用了三个工作日,三万元保险理赔金就全额到账了。周阿姨捂着胸口激动地说:“幸亏有了中国移动的‘守护宝’啊,要不然我真的亏死了!”
周阿姨对中国移动的服务赞不绝口。她表示,之前对防诈保险业务还心存疑虑,但中国移动工作人员的高效行动和贴心服务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经历此事,周阿姨不仅自己成为“守护宝”的忠实推荐者,还深刻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她提醒大家,对于来历不明的电话要时刻提高警惕,对于要求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密码和各类验证码的电话、软件和短信,一律挂断或者删除,不要点击任何陌生号码提供的链接。最重要的是,务必要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营业厅工作人员向老人介绍业务。游庆前摄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作为通信行业的主导运营企业,中国移动积极践行国资央企社会责任,坚持技术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凭借号、卡、消息、5G新通话、AI技术、防诈险等资源禀赋,创新研发“羲和·防诈卫士”系列防诈服务能力,打造了信息通信行业首款一站式、全场景防诈服务产品,广受群众好评。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守护宝”业务只是公司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一部分。公司还推出了满足警方侦查和安防需求的安防设备,通过技术联防识别异常通信行为并向警方提供线索。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线上线下防诈宣传活动,通过多渠道宣教方式全面提升群众的防诈意识和能力。
全国已有多个中国移动“守护宝”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的成功案例。在江西上饶,70岁的罗先生因轻信冒充公检法人员的诈骗手段,导致6.3万元财产损失。所幸通过中国移动防诈险服务,罗先生获得5万元保险理赔,其经济压力因此得到显著缓解。
超级SIM“守护宝”业务展示。朱璟剑摄
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日益翻新的当下,周阿姨的经历并非个例。广大市民需时刻保持警惕,像周阿姨一样未雨绸缪,借助各类防诈工具守护自身财产安全。中国移动广西公司也将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筑牢全民反诈防线。
本文通过讲述周阿姨办理中国移动“守护宝”防诈险挽回损失的事例,展示了中国移动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的积极作为和有效举措,同时列举其他成功案例,强调了市民提高防诈意识和借助防诈工具的重要性,呼吁全民共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