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完成西南地区首例“戒酒芯片疗法”这一事件,介绍了该疗法的治疗案例、原理、适用条件、费用及与传统疗法对比等情况,还提及该技术已进入临床推广阶段以及戒酒成功的关键因素。
成都3月17日消息,近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西南地区首例“戒酒芯片疗法”,此消息一经传出,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记者于17日深入采访了解到,这项新技术为饱受酒精依赖困扰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不过在治疗前需要严格筛查适应症。
图为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中心。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中心的副主任医师赵米娜详细介绍了一个典型案例。患者苏女士(化名)有着长达十余年的酗酒史,每天要饮用1至3斤高度白酒。长期的酗酒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出现了肝功能损伤的情况,家庭也因此矛盾不断,还产生了巨额的医疗支出。苏女士并非没有尝试过戒酒,她多次努力,但由于心理依赖和难以忍受的戒断反应,戒酒均以失败告终。今年1月,苏女士接受了盐酸纳曲酮植入剂治疗。术后,通过医院的定期随访发现,苏女士的饮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偶尔少量饮酒后,她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反应。慢慢地,她最终实现了完全戒断。目前,苏女士没有出现任何药物副作用,戒酒状态一直保持良好。
对于公众十分关注的“戒酒芯片”原理,赵米娜进行了解释。所谓的“戒酒芯片”,实际上是皮下植入的盐酸纳曲酮缓释剂,并不是电子芯片。其核心治疗方式是通过微创手术将缓释药片植入患者腹部皮下,这样药物成分就能持续释放。纳曲酮作为一种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它可以阻断酒精作用于大脑奖赏系统的神经通路。当这个通路被阻断后,患者饮酒后的欣快感就会减少,从而降低对酒精的心理渴求。赵米娜形象地表示:“这就相当于给大脑‘去奖赏化敏化’,让患者从生理到心理逐步摆脱对酒精的依赖。”
赵米娜特别强调:“该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酗酒者。”适应症患者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首先要确诊为酒精依赖,其次要有强烈的戒酒意愿,并且近期没有使用过阿片类药物,同时还要通过肝功能、凝血功能等躯体筛查。此外,在治疗前后,患者还需要配合家庭支持和心理干预。
赵米娜透露:“我们接诊的咨询者中,有相当数量(约半数)因不符合条件被劝退。”自医院公开发布了该案例后,每天接到的咨询量多达数十例,但医院需要严格执行评估流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据了解,该治疗方式单次植入药物费用大约为1.8万元,药物的缓释作用可以持续150天。目前,医院采取多学科协作模式,联合外科医生共同完成植入手术。与传统疗法相比,该技术能够减少复饮风险,但需要与传统戒断期管理、心理治疗等手段结合使用。
赵米娜指出,酒精戒断依赖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先让患者住院7至10天,进行药物替代治疗,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戒断反应期,然后再辅以VR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及心理疏导治疗等,这些方法也有一定的疗效。而纳曲酮植入剂的应用,为戒断后防止复饮提供了新的工具。她表示:“戒酒是一个系统工程,植入剂不能替代基础治疗,但能显著提高长期戒酒的成功率。”
据了解,该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临床推广阶段,未来或许会为更多酒精依赖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选择。不过,赵米娜同时提醒,戒酒成功的关键在于患者自身的戒酒意愿、科学的干预措施以及家庭社会支持体系的共同作用。
本文围绕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完成的西南首例“戒酒芯片疗法”展开,介绍了治疗案例、原理、适用条件、费用等内容,表明该疗法为酒精依赖患者带来新希望,但需严格筛选患者,且要与传统疗法结合。同时强调戒酒成功依赖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