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绘了雪域高原在3月春耕春播时节的热闹场景,记录了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村民们积极投入春耕的画面,以及各地为春耕所做的准备和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展现了高原人民对丰收的期盼。
当杨柳梢头染上了一抹若有若无的鹅黄,那是春天轻柔的笔触在勾勒;当温暖的阳光奋力穿透层层云层,照亮了那宁静祥和的村庄;当一台台“花枝招展”的农机排列成整齐的长龙,浩浩荡荡地驶向广袤的田垄,柴油发动机发出的阵阵轰鸣,如同激昂的乐章,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大地。此刻,雪域高原最美、最令人期待的时节已然来临!
大约在3月16日前后,一年一度的春耕春播活动在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陆续拉开了帷幕。
在拉萨市达孜区雪乡扎西岗村,村民边巴罗布满心欢喜地坐在精心装饰过的拖拉机上,热情地跟记者打着招呼。他笑着说道:“这两天一直在用心装饰拖拉机,就想讨个好彩头。希望这一年风调雨顺,能有个五谷丰登的好收成。”
扎西岗村静静地依偎在拉萨河畔,这里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村民扎西旺堆一家有四口人,大儿子在昌都工作,小儿子正在攻读博士。他乐呵呵地说:“我家有12亩地呢,种子和肥料都直接送到家门口了,今年主要种青稞。现在耕种条件可方便啦,家里有我和老伴两个人就足够应付啦。”
暖阳斜斜地洒下,将温暖均匀地铺在雅江两岸,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吉时一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联乡差吾庆村的春耕仪式正式开始。种植能手列巴双手紧握着缠着洁白哈达的木犁,口中念念有词,说着饱含祝福的话语,随后扬起牛鞭,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田间。在他身后,群众们整齐列队,手持木犁,脚踏着“二牛抬杠”这传承千年的韵律,在坚硬的冻土上划出了第一道犁沟。当泥土翻卷起来的那一刻,一粒粒青稞如金色的雨珠般洒落,仿佛是在向大地祈求五谷丰登。
然而,机器的轰鸣声突然打破了这传统的节奏。只见30辆拖拉机浩浩荡荡地开进田地,来回穿梭耕作,铁犁翻起层层土浪,仿佛是大地在欢快地起舞。拖拉机后面,一群妇女们动作娴熟地将农家肥和种子均匀地撒在犁沟处,为这片土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在田垄的尽头,桑珠孜区高级农艺师次旺多吉正耐心地向几名农户指导农业全程机械化操作技术。据悉,为了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日喀则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行动,加强农资调储,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全市计划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39.6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0.09万亩(青稞93.79万亩)。
此时,天高云淡,微风轻拂,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上午11时左右,山南市隆子县隆子镇叶巴社区的地头热闹非凡,人头攒动。装扮成“二牛抬杠”模样的拖拉机缓缓开进田地,用犁铧翻开了第一垄新土。紧接着,5辆大型拖拉机一字排开,怒吼着,闪亮的犁头破土而入,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带着潮湿的气息翻了个身,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随后,3辆大型播种机欢快地奔驰在新翻的土地上,一粒粒黑青稞如灵动的精灵般飞舞着,一头钻进大地的怀抱。
叶巴社区是隆子县黑青稞的主产区之一。2023年,隆子县被确认为“世界最大黑青稞种植基地”,此后便大力发展黑青稞产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据隆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扎西曲珍介绍,2024年,全县黑青稞种植面积已达3.05万亩,年均产量达1.44万吨。“围绕黑青稞,我们目前已研发出黑青稞爆米花、黑青稞饼干、黑青稞面包、黑青稞酒以及黑青稞精酿啤酒等高附加值产品。”扎西曲珍自豪地说。截至2024年底,县里4家主要加工企业产值达2930万元,为群众分红22.5万元。自2019年以来,隆子县向区内各县累计出售黑青稞良种1000余吨,实现群众创收600余万元;向区内外加工企业出售青稞原料2700余吨,创收1300余万元。
与此同时,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工布江达镇阿沛村的田间,村民们沿袭着古老的传统,正在举行庄重的春耕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村民们精心地为“白石头”抹上酥油和糌粑,洒上青稞酒,摆上新鲜的水果和“卡赛”,以此祈愿人寿年丰。身着工布藏装的村民们围绕着燃起的青冈树枝和松柏树枝火堆,唱着吉祥的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手捏糌粑抛向天空,祈愿吉祥如意。
今年,多吉扎西和次旦拉姆被推选为春耕仪式的“犁耕者”和“播种者”。多吉扎西“牵”着被装饰一新的拖拉机,身后的铁犁如灵动的音符,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次旦拉姆则按照母亲传授的方式,挥手撒下一粒粒青稞种子,仿佛是在播撒着美好的未来。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今年播下的种子,一定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茁壮成长,长成穗穗饱满的青稞。待到丰收的季节,那一片片金黄的青稞将再次为雪域高原带来金色的喜悦。
本文详细记录了雪域高原各地在春耕时节的热闹景象,包括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村民的春耕活动,既有传统的春耕仪式,又有农业机械化的身影。同时介绍了隆子县黑青稞产业的发展成果。展现了高原人民积极投入春耕、对丰收充满期待的精神面貌,以及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