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加强文明乡风建设、推进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通过敢闯敢试发展乡村旅游、以文兴业推动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故事,展现了其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目标为广大乡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宛如一颗镶嵌在山间的明珠,坐落于下营镇中部。这里现有村民51户、180人,还有15名党员。近年来,郭家沟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凭借独特的公司化运营模式,持续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最宜居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诸多荣誉。
抓住机遇,初尝旅游之“蟹”
敢闯敢试的精神,是郭家沟村抢抓新机、迸发活力的核心要素。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坚持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巧妙地利用山区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他们率先垂范,建起了村里第一批农家乐。一时间,游客如潮水般纷至沓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村庄的发展打响了“发令枪”。
与此同时,村“两委”深刻认识到,搞好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基础。他们明确了打造“京津地区最具中国北方民居特色的水乡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借着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机遇,投资4270万元,对民居房屋、道路、里巷街道进行改造,新建旅游接待设施,精心打造水系景观和景点,全面提升水电基础设施水平,并对村庄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提升后的郭家沟村,呈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青砖碧瓦错落有致,绿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千米绿廊上藤蔓缠绕,宛如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京津地区大量的城市游客。全村农家院户数从原来的15户迅速增加到35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也有了更多的盼头。
敢于直面短板,善于完善提高,是郭家沟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新动力的源泉。随着农家院数量的增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客源不稳定、村内同质化竞争、“小作坊”服务水平不高等。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郭家沟村开始大胆探索公司化的运营模式,成立了塞上水乡旅游开发公司。公司对农家院的面积、硬件设置、餐饮标准等进行统一规定。这种公司化运营模式,既保证了农家院的安全、卫生、舒适,让村民切实尝到了合作的“甜头”,又实现了村庄旅游产业管理服务的提档升级。“郭家沟”这个乡村旅游品牌迅速在市场上走红。
以文兴业,唱响文旅融合大戏
“我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者,也是受益者。”村党组织书记自豪地说。为了带领全村走出一条不断创新的持续发展道路,郭家沟村深入挖掘村庄特色传统文化符号。他们整理出版了《郭家沟的故事》《郭家沟村发展志略》等书籍,编辑了郭家沟村报纸,建设了村史展馆,还在农家院、民宿设立了图书角。这些举措让游客在休闲之余,能够深入了解郭家沟村的历史、文化、传统,真切地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
同时,村里积极组织农家院民宿经营者外出学习先进的民宿经营与管理理念,邀请知名厨师来村培训传统与现代美食的烹饪技艺,定期举办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民宿经营者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聚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郭家沟村举办了京津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论坛、下营镇“精彩三十年”京津冀乡宿发展交流大会等大型活动,推动村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实现高水平提升、高品质增能。
“下一步,我们准备搞一所民宿培训学校,对从业者开展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同时还要挖掘文化底蕴,把村史村志整理出版,讲好村庄故事,通过乡村文化吸引人、留住人”。如今的郭家沟村,目标更加明确、方向更加精准,以整合旅游资源为抓手,以文兴业的前景一片光明。
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历程。先是抓住机遇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探索公司化运营提升旅游产业。而后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文兴业推动文旅融合。未来还规划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和文化挖掘。郭家沟村的发展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展示了乡村发展的无限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