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联合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展开,介绍了首次自主观测发现越海王星天体2013 LU28存在显著活动特征这一成果,阐述了越海王星天体的相关知识,以及此次研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
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征程中,我国科研团队又有了重大突破。据最新消息,在3月17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携手紫金山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凭借自主观测,首次发现越海王星天体2013 LU28呈现出显著的活动特征。这一发现犹如一把关键钥匙,为深入揭示太阳系的形成演化机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
那么,什么是越海王星天体呢?越海王星天体指的是位于海王星轨道(大约30 au,这里的au是天文单位)之外,围绕太阳公转的冰质天体群。它们属于太阳系中最原始的一类天体,就像是宇宙演化长河中的“活化石”,蕴含着太阳系形成初期的珍贵信息。
外太阳系天体对于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天体蕴含着太阳系原始星云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关键信息。对它们特性的研究,就如同在拼凑一幅巨大的宇宙拼图,每一块信息都能帮助我们更完整地了解太阳系的过去和未来。因此,对这些天体的研究是太阳系边际探测的重要目标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目前也正在积极论证当中。
研究人员在对2013 LU28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当该天体靠近近日点时,它的绝对星等持续减小。这一现象对应着其反射截面的增大,也就意味着在靠近近日点的过程中,2013 LU28存在明显的活动特征。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在2024年1月3日至4月13日期间,2013 LU28的质量损失率为2.64 kg / s。其活动主要由CO和CO2升华驱动,其中CO2升华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研究团队还对2013 LU28的核半径和颗粒尺寸进行了估算。
由于越海王星天体通常尺寸较小,且距离地球较为遥远,所以在它们经过近日点前后的这段时间,是对其开展物理参数和活动特性观测研究的难得机会。此次对2013 LU28的观测研究,有力地证实了越海王星天体的冰质特性和表面活动性的存在。后续的监测数据还将会为我们提供2013 LU28更多的物理参数和活动特征信息。对越海王星天体的观测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太阳系天体在轨道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尺寸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同时也能为我国的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持。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研究人员首次自主观测发现越海王星天体2013 LU28有显著活动特征。阐述了越海王星天体的定义,外太阳系天体研究的意义。说明了此次对2013 LU28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强调该研究证实了越海王星天体的冰质特性和活动性,能为太阳系天体研究及我国太阳系边际探测任务提供科学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