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本文聚焦北京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北京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方面的突破,如不同企业研发的各具特色的机器人,还阐述了北京市为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所启动的三年培育行动计划及目标。

从今年的春晚舞台到备受瞩目的两会,机器人无疑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一个崭新的词汇——“具身智能”也随着机器人的火爆而迅速出圈,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目前,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深厚的底蕴。据统计,北京已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2400家,在2024年全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更是成功突破3000亿元。其中,具身智能领域表现尤为突出,数百家相关企业在北京的多个园区形成了显著的集群效应。这些企业在具身智能产业的人形化、人性化、应用化等多个关键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构建起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体升级 解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多元本领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配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北京的不少企业别出心裁地选择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为“人形”形态。这个灵活且坚固的外壳就如同机器人的“本体”,承载着它的各项功能和能力。那么,北京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本体方面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在技术层面又实现了哪些关键的突破?从室内的温馨场景到室外的复杂环境,这些机器人都掌握了哪些令人惊叹的新技能呢?

在室外的戈壁、公路、草地等复杂地形上,一个奔跑着的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北京星动纪元公司推出的最新款人形机器人——STAR1。这款机器人身高达到171cm,体重为63kg,全身拥有多达55个自由度,这使得它在室外真实场景中能够以3.6m/s的惊人速度奔跑,一举打破了电驱人形机器人奔跑速度的世界纪录,展现出了卓越的运动性能。

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除了拥有出色的奔跑能力,STAR1还具备强大的抓取技能。它所配备的灵巧手虽然与人类手掌大小相近,但却装配了12个主动、全直驱自由度,仅需动用单手四指便可以轻松提动20kg的重物,真正做到了抓得动、抓得准。

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席悦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机器人走进家庭。如果机器人的手足够灵巧,它就能更好地适应家庭环境,完美地融入人类居住的空间,并且能够使用人类的工具去完成更多的任务。”

而在北京市朝阳区,另一家企业也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与STAR1不同的是,这家企业在搭建机器人本体的基础上,还为机器人赋予了皮肤。通过深度学习和大量的训练,这款仿生交互智能机器人能够驱动面部的仿生肌肉与皮肤,向人们展现出涵盖6类基础情绪的200多种动态表情,并且可以实现汉语、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与口型的精准拟合。

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武文韬介绍道:“我们将具身大模型的能力赋予了机器人的身体,使它既能够理解人类的指令,又可以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具备了通用机器人的能力。例如,它可以在商超中执行取货任务,在工厂里进行料箱的搬运和分拣工作,在家庭中还能够叠衣服、清理垃圾和杂物,出色地完成各项家务。”

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武文韬还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AI赋能大模型,提升机器人的多模态交互能力。在语音交互方面,人们可以与机器人进行对话,了解商品的品牌、价格、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从而优化大家的购物体验。”

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北京经开区政法工作部工作人员安家良提到:“我们还有一款具备工业级工况能力的智慧犬机器人。它不仅能够适应野外复杂的工况环境,还可以有效弥补无人巡逻车队无法在铺装路面上行驶的短板,在一些内部空间、野外沟壑等区域进行有效的侦查工作。下一步,智慧巡逻犬队将接入城市智慧系统,结合AI算法,在日常行为感知、火灾预测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启动三年培育计划 冲刺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了进一步激发北京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优势,加快实现具身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近期,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并启动实施了相关产业的三年培育行动计划。该计划将从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场景牵引、生态优化等四个关键维度入手,全力推动北京具身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在未来3年,北京将通过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持续加大对具身大脑模型、小脑技能库、智能芯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具身机器人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强化产品的硬实力。同时,针对当下具身数据采集中存在的数据规模小、采集成本高、格式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北京将建设多模态通用的具身数据采集平台,切实解决具身智能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此外,北京还将充分发挥具身智能对科研教育、工业商业、个性化应用等场景的赋能作用。优先推动在科研教育场景扩大开发者生态,逐步推进在汽车生产、商业零售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和规模化场景落地,并以前瞻性的眼光探索家庭服务、养老助老场景等人机共生环境的应用解决方案,力争推动万台机器人规模落地,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北京具身智能热潮:机器人创新升级,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处长韩健表示:“到2027年,我们希望北京能够打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具身智能产业生态,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使具身大小脑模型、智能芯片、全身运动控制等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在科研教育、工业商业、个性化服务三大场景实现不少于100项规模化应用,培育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建设不少于2个具身智能特色产业园,推动具身智能真正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另一‘增长极’。”

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具身智能领域的发展情况,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本体方面的创新突破,如STAR1的高速奔跑和强大抓取能力、仿生交互智能机器人的丰富表情和语言拟合能力等,还阐述了北京市为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所采取的三年培育行动计划及目标,显示出北京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381.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6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