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光山县文殊乡弦丹禽蛋制品有限公司,深入介绍了光山麻鸭蛋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其历史记载、生态养殖模式、古法腌制技艺,到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展现了光山麻鸭蛋承载的乡愁记忆,以及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月15日,走进光山县文殊乡弦丹禽蛋制品有限公司的厂房,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故事的“蛋世界”。光山麻鸭蛋,这颗看似普通却又不平凡的“金蛋”,它不仅是游子舌尖上那一缕难以割舍的乡愁记忆,更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发展背后隐藏的产业密码。
追溯历史,早在明嘉靖年间的《光山县志》中,就有“浮光多美鸭”的记载。历经岁月的沉淀,光山麻鸭蛋如今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它采用稻田养鸭的生态循环模式,鸭子在稻田中自由觅食、嬉戏,既为稻田除草除虫,鸭粪又为稻田提供了天然肥料,形成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同时,红泥裹泥的古法腌制技艺更是为光山麻鸭蛋增添了独特的风味。这种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将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
在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与传统工艺相得益彰。光电检测仪正在对鸭蛋进行自动化筛查,精准地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鸭蛋。随后,经过人工复检与机械分选,确保每一枚鸭蛋的品质。
分拣好的鸭蛋被浸入红泥中,红泥的特殊成分赋予了鸭蛋独特的口感和色泽。工人们熟练地将鸭蛋装入真空袋,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弦丹禽蛋制品有限公司每天要腌制5万枚鸭蛋,产量十分可观。在公司周边,光山麻鸭在水塘中进行生态养殖,它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茁壮成长。
这颗小小的鸭蛋里,藏着的是浓浓的乡愁滋味。用古法腌制的光山麻鸭蛋,蛋黄流油、蛋白如玉,那独特的口感早已刻在光山人基因里,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味觉记忆。而今,通过“育雏基地 + 养殖 + 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57户养殖大户参与其中,日处理鸭蛋3万枚。小小鸭蛋孵化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产业的征程中,光山麻鸭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底色,用千年匠心敲开了致富的大门,让乡愁化作了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本文详细介绍了光山麻鸭蛋的历史渊源、生态养殖模式、古法腌制技艺以及现代化生产流程,展现了其承载的乡愁记忆和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光山麻鸭蛋不仅是传统美食的代表,更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