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电影市场动态,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50亿为切入点,对比好莱坞电影《美国队长4》在中国市场的遇冷情况,深入分析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变化,包括国产电影的崛起、观众审美转变以及市场多元化发展等方面。
3月14日晚间,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动画巨制《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全球票房(包含预售及海外票房)成功突破150亿元,这一成绩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电影行业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的各个角落,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吐槽:“好久没看好莱坞电影了,看多了不觉得新奇了。”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不少中国观众对于进口大片逐渐失去兴趣的真实感受。
早在3月9日,《哪吒2》就凭借出色的票房表现强势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6名。如今,它与榜单上排名第5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票房差距仅约1900万元,可谓近在咫尺,超越之势已然初现。而反观好莱坞电影《美国队长4:新世界秩序》(以下简称《美队4》),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堪称遇冷。截至14日,其在中国的累计票房约为1.04亿元,全球票房为3.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7亿元),这样的成绩与《哪吒2》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系列的现象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好莱坞电影真的“不灵”了吗?中国观众为何不再像以往那样为“超级英雄”电影买单?当《哪吒2》不断改写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历史纪录时,《美队4》的冷遇是否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在重构审美坐标系呢?
“时来天地皆同力”
回溯到2019年的那个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如同璀璨流星般横空出世,一举拿下50.35亿元的票房佳绩,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里程碑。它以独特的故事视角、精彩的剧情和精良的制作,为国产动画电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今年,《哪吒2》延续了前作的辉煌,一开场便以4.87亿元的票房成绩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首日纪录。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前作首日的1.38亿元,更是迅速点燃了年初整个电影市场的热情。各大影院仿佛嗅到了商机,纷纷主动在黄金时段腾出场次,积极迎接更多观众。记者在走访几家影院时,得到的都是相同的回复:“我们是主动在黄金时段腾出场次迎接更多观众。”
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指出,《哪吒2》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前作的优良口碑和庞大观众基础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哪吒这一经典IP在中国本就家喻户晓,《哪吒2》借助这一IP的长期积累,成功将观众对角色的深厚情感连接转化为实际的票房驱动力。另一方面,《哪吒2》凭借细腻的人物塑造、宏大的故事架构和精致的视觉特效,构建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幻世界,不仅吸引了年轻观众,也成功赢得了中老年群体的认可。在一段时间里,记者在影院看到不少一家老少集体出动去看电影的温馨场景。灯塔数据显示,35岁以上观众的比例较前作显著提升,这种跨年龄段的观影热潮为票房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哪吒2》35岁以上观众的比例较前作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哪吒2》的票房增长速度如同火箭一般迅猛。上映第八天,票房累计便突破了50亿元,不仅迅速超越了前作的50.35亿元,更打破了《长津湖》创下的最快破50亿的纪录。短短九天内,全国观影人次超过1.19亿,创造了国产动画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热度。观众们的热情更是超乎想象,他们主动创作表情包、短视频、二次创作内容,并自发进行“240小时接力产粮”等活动,让《哪吒2》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观众陈先生分享说,女儿放学回家告诉他“没看过《哪吒2》,感觉不知道和同学聊什么了”。影评人聆雨子(化名)曾是一名教授“中国电影赏析”的高校教师,他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形容《哪吒2》的火爆为“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文化事件。他表示,这种“社交货币”效应,使得《哪吒2》的观影人群不断扩大,形成裂变传播,对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形成压倒性优势。美甲师杨欣欣告诉记者:“一开始确实是跟风去看的。”她在客人的安利下买了电影票,然后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向别人推荐,大家看过之后都说“好”。
进入2月中旬,《哪吒2》更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影史纪录,票房突破了惊人的100亿元,成为全球范围内首部单一市场票房超越10亿美元的非好莱坞电影。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再次引爆了社交媒体,网友们纷纷以“见证历史”“参与百亿大项目”来表达兴奋和自豪。影院也随之持续增加排片,影片的周边衍生品如手办、玩偶、收藏卡片更是频频断货。一位影院经理告诉记者:“《哪吒2》正在冲榜(全球影史票房排名),影院也想帮帮忙。”
《哪吒2》烂番茄(Rotten Tomatoes)开分,100%新鲜度 来源 烂番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月14日错峰上映的漫威电影《美队4》。该片上映首日仅取得3837万元票房,远低于前作《美国队长3》首日1.8亿元的成绩,首周累计票房甚至不及同期《哪吒2》单日票房收入的一半。影迷小熊分析认为,《美队4》票房不敌《哪吒2》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电影本身人物塑造平淡,剧情无聊,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影片宣发策略不足,与《哪吒2》全方位营销形成明显落差。
从前作《哪吒1》初步探索本土英雄IP,到如今续作实现跨越式突破,现在的《哪吒2》已经不只是一部简单的电影,而是成了大家都在聊、都在追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观众的期待和情感,成为了中国电影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好莱坞大片不灵了?
时间回到2019年,在杭州的一家影院里,《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以下简称《复联4》)的午夜场刚结束,影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影迷红着眼眶走出影厅,还在热烈讨论钢铁侠和美国队长的谢幕。那是漫威电影宇宙在中国市场的巅峰时刻,这部电影短短一个月狂揽42.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最卖座的进口片之一。那一年,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票房破10亿元的有5部。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狂欢不仅是巅峰,也是一道分水岭。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剧照 来源 豆瓣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观众不再仅仅追求华丽的特效,曾经“好莱坞大片必定大卖”的规律已不再适用。浙江省电影协会顾问张子帆分析,许多系列电影的续集质量逐渐下降,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这被称为“续集魔咒”。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在多个领域不断创新。从动画电影、科幻大片到悬疑喜剧,各类型作品层出不穷,涌现出许多现象级爆款。
星光嘉映影业董事长褚山鑫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以《哪吒2》为例,导演饺子在第一部成功后,没有急于推出续集,而是花费数年时间精心打磨第二部,因此取得了更大的成功。此外,越来越多的国产动画电影以中国传统文化IP为灵感来源。如《长安三万里》《白蛇:缘起》《哪吒1》等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掀起观影热潮,也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展现了文化自信。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电影市场正朝着多元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传统文化IP的崛起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正容纳更多元的内容。日本动画电影表现亮眼,2023年《铃芽之旅》在中国内地票房超8亿元,甚至超过日本本土;《灌篮高手》剧场版首映票房近9500万元,最终收获6.63亿元,远超好莱坞同期动画。而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也在中国内地曾斩获13亿元票房,成为印度电影在海外的奇迹。当优质内容不再局限于“美国制造”,中国观众的时间和票房自然被重新分配。
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剧照 来源豆瓣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国产电影在国内市场超越好莱坞大片,但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仍然有限。《战狼2》在中国拿下5.68亿美元,但在海外票房仅几千万美元;《哪吒2》海外票房目前是2亿多元。“但(《哪吒2》)电影院里大多都是华人。”3月6日,美国西雅图地区的观众告诉记者。
“真诚地欢迎更多优秀的国产和进口电影源源不断地涌现”——这才是所有爱电影之人最大的福音和心愿,聆雨子说。换言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并不需要以好莱坞的失败为代价,二者也并非完全对立的关系。在健康的竞争环境下,多元且优秀的作品百花齐放,观众才是最终受益者。
正如张子帆所言,中国动画电影乃至整个电影产业,理应成为承载文化自尊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中国电影产业不乏优秀的电影人才,题材库丰富多元,资本逐步聚集,国际视野与合作日益拓展,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谓东风就是“创意”和故事,剩下的就是埋头苦干。
本文通过对比《哪吒之魔童闹海》和《美国队长4》的票房表现,揭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变化。《哪吒2》凭借IP优势、精良制作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好莱坞电影因续集质量下降、观众审美疲劳等因素在中国市场遇冷。中国电影市场正朝着多元化和高质量方向发展,国产电影不断创新,传统文化IP崛起,但在海外市场影响力仍需提升。健康的市场竞争应让多元优秀作品共同发展,中国电影产业具备良好条件,还需在创意和故事上发力。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