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展开,详细揭露了不灭菌一次性内裤这一行业乱象,包括生产过程不卫生、货不对板等问题,还介绍了涉及的相关企业情况以及过去一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的特点。
在今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上,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将目光聚焦在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其中,不灭菌一次性内裤这一行业乱象成为了被曝光的焦点之一。
在2025年,一次性内裤凭借其方便、卫生的特点,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销产品。商家们打着“出差旅行新选择”“EO灭菌、不用洗直接穿”“抑菌率高达99%”等旗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记者通过暗访河南省商丘市的知情人了解到,当地多家服饰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根本没有进行杀菌处理。而且,产品包装上标注的面料材质是“棉”,但实际使用的却是“涤”,甚至在一些型号的一次性内裤上,企业直接标注“纯棉”,这无疑是严重的“货不对板”。
走进生产车间,场景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工人们徒手制作一次性内裤,原材料随意堆放,布料旁边还堆着垃圾杂物。凌乱的编织袋里装满了即将销往市场的一次性内裤。在商丘市虞城县的十多家生产厂家中,这种车间随意散漫生产的现象并不少见。生产好的一次性内裤被随意堆放,工作台甚至成了工人的餐桌。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车间里,工人正用喷枪往内裤上喷一种特别的液体——“枪水”。企业的工作人员称,这种喷在一次性内裤上的液体,其实是一种强力速干去污剂,不仅气味难闻,还不能直接用手触摸,“闻着有一股呛鼻子味儿”。
直播画面截屏
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该公司可以提供“代加工”服务,他们曾生产过“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并未进行杀菌消毒。
截至本文发稿时,相关被点名公司均未做出回应。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9.3万家内衣裤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浙江、山东三地的内衣裤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分别拥有5.4万余家、2.4万余家和2万余家。
值得一提的是,浪莎集团成立于1995年,公司地址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经发大道308号,在国内内衣企业当中拥有“行业标志性产品”和“中国内衣第一股”的称号。此次也被曝光了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的问题。此外,欧诗罗兰、丝语甜等品牌也被点名。
天眼查App显示,深圳欧诗罗兰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李军伟,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广泛,包括女士内衣、男士内衣、纺织品、针织品等。该公司由李军伟、李美霞共同持股,已申请三角收腹裤、平角收腹裤、U型收腹衣等专利,但年报信息显示,该公司2023年参保人数为0。
丝语甜关联公司商丘市梦阳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陈向阳,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服饰制造、服装制造、绣花加工等,由陈向阳全资持股。参保人员信息显示,该公司2023年参保人数为0。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该公司于2022年申请注册“丝语甜”商标,国际分类为服装鞋帽,目前该商标已成功注册。
市场监管收到的投诉高频关键词。
过去一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国12315平台、电话、传真、窗口等多种渠道,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咨询3923.9万件。这些投诉主要呈现出网购诉求居高不下,直播带货诉求增长仍然明显;商品类投诉占比较大,服装鞋帽诉求量增速较快等特点。
推荐阅读:315特别报道
“3·15”晚会曝光的不灭菌一次性内裤行业乱象展开,详细介绍了该行业存在的生产不卫生、货不对板等问题,涉及的相关企业情况,以及过去一年市场监管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的特点。此次曝光揭示了一次性内裤市场的乱象,凸显了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市场监管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