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重庆啤酒与嘉威啤酒的合同纠纷案展开,详细介绍了一审判决结果、双方纠纷的历史,以及“山城”啤酒的销量变化和品牌定位等情况,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了分析。
3月14日晚间,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600132.SH,以下简称“重庆啤酒”)对外发布一则重要公告。公告显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啤酒与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威啤酒”)合同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重庆啤酒需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嘉威啤酒支付约3.531亿元,同时,法院驳回了嘉威啤酒的其他诉讼请求以及重庆啤酒的反诉请求。
针对这一一审判决结果,重庆啤酒迅速发布公告,并发表了长篇声明表达异议。重庆啤酒在声明中强调,公司一直严格按照《产品包销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包销协议》)及其他相关协议的约定,全面且认真地履行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重庆啤酒认为自己不应再向嘉威啤酒承担任何额外的赔偿责任。基于此,重庆啤酒决定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且表示将重新审视与嘉威啤酒的合作关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双方近年来围绕《包销协议》产生多次纠纷以来,重庆啤酒首次公开披露与嘉威啤酒的合作与纠纷历史。重庆啤酒方面透露,在双方合作的15年间,嘉威啤酒凭借纯代工厂模式轻松获得了高达20亿元的利润。这一利润水平远超重庆啤酒自身以及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一线互联网大厂。
为了进一步了解嘉威啤酒对此事的看法,记者向嘉威啤酒官方微信发去采访私信,希望能够获得其置评。然而,截至发稿时,记者并未收到嘉威啤酒的回复。
重庆啤酒被判败诉
追溯此次纠纷的源头,2023年12月,嘉威啤酒因合同纠纷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嘉威啤酒在诉讼中状告重庆啤酒违反《包销协议》,其诉讼请求金额高达6.31亿元。
经过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的认真审理,2025年3月14日,该案一审判决结果正式出炉。最终,重庆啤酒被判向嘉威啤酒支付3.531亿元。
嘉威啤酒的大股东是重庆钰鑫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是为重庆啤酒生产山城啤酒。嘉威啤酒与重庆啤酒长达20年的《包销协议》签订于2009年。该协议明确规定,在包销期间,嘉威啤酒仅限生产“山城”品牌啤酒,并且所有产品均需交由重庆啤酒进行包销。
早在2020年9月,嘉威啤酒就曾以重庆啤酒未按照《包销协议》约定将有关产品纳入包销范围,造成自身损失等理由,对重庆啤酒提起诉讼。不过,后来嘉威啤酒又自行撤案。在去年6月和8月,嘉威啤酒连续两次发表声明,称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以来对“山城”啤酒品牌进行了全面封杀和系统打击。嘉威啤酒表示,“山城”啤酒的年产销量已从100万吨锐减至8万吨,品牌价值也大幅缩水。
在嘉威啤酒起诉之后,经过法院的审理,最终判决重庆啤酒败诉。随后,重庆啤酒发布了上市公司公告,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长篇声明,明确表明了两个核心立场。
其一,公司已严格按照《包销协议》及其他相关协议的约定,全面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不应再向嘉威啤酒承担任何额外赔偿责任。基于此,重庆啤酒决定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同时将重新审视双方的合作关系。
其二,关于与嘉威啤酒的合作关系和《包销协议》,重庆啤酒的态度十分明确。重庆啤酒表示,公司历来产能充足,实际上并不需要嘉威啤酒代工。而且,《包销协议》严重牺牲了重庆啤酒的利益,是极不合理的。不过,出于对企业发展历史的尊重,重庆啤酒始终履行该协议。但对于嘉威啤酒试图超越协议框架范围,攫取更多不当利益的行为,重庆啤酒表示绝不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嘉威啤酒的官方微信既未刊发判决书,也未作出任何置评。
“山城”啤酒命运变局
重庆啤酒表示,在双方签订《包销协议》后截至2023年的15年里,嘉威啤酒累计获得净利润超过20亿元。在2023年诉讼期间,嘉威啤酒的净利润近2亿元,净利润率甚至高达35%。
然而,嘉威啤酒此前的公开声明中都未提及“山城”的净利润情况。嘉威啤酒曾宣称“山城”啤酒年产销量超百万吨,在重庆市场的占有率近95%,在西南地区的占有率也超过65%。
重庆啤酒的财报显示,2014年,“山城”品牌、“重庆”品牌、“乐堡”品牌的销量分别为73.68万千升、10.12万千升、8.13万千升。到了2015年,“山城”啤酒销量已降至27.50万千升,而“重庆”品牌增至46.78万千升,“乐堡”上升至14.79万千升。
从2020年起,重庆啤酒不再单独披露品牌销量,而是改由按产品档次披露销售数据。“山城”啤酒被划入经济档,“乐堡”及“重庆”品牌则被划入主流啤酒。2023年年报披露,“山城”啤酒及其他经济型啤酒合计年销量已降至10万千升以下,仅占上市公司啤酒总销量的3%。
对于“山城”商标权,重庆啤酒明确表示,“山城”品牌是由重庆啤酒自1958年成立以来就打造并拥有的自主品牌,重庆啤酒拥有“山城”品牌的完整所有权。嘉威啤酒无权擅自使用“山城”商标,《包销协议》在2029年1月到期之后,嘉威啤酒的“山城商标使用权”也将随之终止。
对于嘉威啤酒所提及的重庆啤酒封杀、雪藏“山城”这一说法,重庆啤酒进行了回应。重庆啤酒表示,“山城”品牌不仅从未消失,反而保持着稳健发展。2025年,重庆啤酒将推出全新“山城”精酿系列,在保留“山城”经典味道的同时,更符合新一代消费者的喜好,为重庆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选择。
酒水行业专家蔡学飞对此进行了分析。他指出:“除了可能存在内部资源竞争问题,‘山城’啤酒定位为中低端大众消费,高端化难度较大,不符合嘉士伯高端化的整体战略规划。其次,‘山城’啤酒虽然在重庆西南拥有广泛市场,但是毕竟本身是区域品牌,全国化基因有限。再加上一些人事与组织管理和磨合等问题,可能都是嘉士伯逐渐边缘化‘山城’品牌的原因。”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国啤酒近年来都向高端化迈进,因此重庆啤酒对手头的品牌资源进行整合,构筑高—中—低的金字塔产品结构是合理的。在中低端啤酒竞争加剧之下,把有限资源放在中高端,有利于整体的利润和发展。不过‘山城’品牌是老品牌,也是重庆人的记忆之一,应当适当关注其品牌发展。”
本文详细讲述了重庆啤酒与嘉威啤酒的合同纠纷一审判决结果,重庆啤酒被判支付约3.531亿元并决定上诉。文中还回顾了双方纠纷历史,展示了“山城”啤酒销量的变化,以及重庆啤酒对品牌所有权和发展的态度。行业专家指出“山城”啤酒面临的定位和市场问题,重庆啤酒整合品牌资源有其合理性,但也应关注老品牌发展。这场纠纷的后续发展以及“山城”啤酒的命运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