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数学文化节:让学生感受数学独特魅力

3月14日国际数学日当天,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第二届“数学文化节”的相关情况。活动有数学游园会、学术讲座等内容,吸引了师生参与,还邀请了专家学者,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

3月14日,在第六个国际数学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热闹非凡,该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数学文化节”,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

这项意义非凡的活动是由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共同精心策划举办的。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数学游园会以及专业的学术讲座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数学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北大附中数学文化节:让学生感受数学独特魅力

瞧,学生们在热闹的游园会中尽情体验着各种充满趣味的数学小游戏。(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此次数学文化节设计的数学游园会堪称一场数学盛宴,现场展出了十余个趣味十足的数学游戏。这些游戏涵盖了空间图形、数学测量、推理判断等多个主题,它们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数学之美,增加对“圆”“π”等数学概念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数学游戏都是北大附中学生自己提供并参与组织的,这充分展现了学生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北大附中数学文化节:让学生感受数学独特魅力

在“徒手画圆”游戏前,初三年级的张同学跟小伙伴们一起等待着前来挑战的同学们。(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根据游戏规则,参与者需要用手在平板屏幕上画一个圆,在画的过程中屏幕中心会实时显示所画的圆与完美圆的相似度,并进行对比。只有相似度超过90%以上,才能视为挑战成功,进而获得一枚印章。

张同学兴奋地告诉记者,这个游戏是自己在一个网站上偶然发现的,之后在学校进行游戏征集时,他毫不犹豫地将其提交给了学校。“这个游戏真的很有趣味性,一开始我本来不觉得会有很多人来体验,没想到现场人还挺多的。而且画圆也是有技巧的,我们本来计划的是在一个正方形里画内切圆,这样会更简单。但现在为了适应这个设备,调整为在一个长方形里画圆,难度也就更大一点啦。”

在“百变小函”游戏中,初三的兰同学展现出了超强的实力,在短短几秒钟就完成了挑战。他自信地说:“其实这就是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如果波长特别长、周期特别短的话,就会覆盖整个平面,那以原点为中心的特别大的面积都能覆盖到。”高三的吴同学和罗同学也在课间来到了游园会,虽然不少游戏他们之前都已经接触过,但再玩一次还是觉得很有趣。吴同学笑着说:“数学游戏真的很有意思,在思维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党委副书记、校长马玉国表示:“数学是一个基础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特别有用的一个学科。借助这次数学节,能够让学生们对数学有更多的了解。而且现场还有北大数学科学学院的老师、同学跟师弟师妹们做交流,这种大中贯通的形式非常好,彼此都会受益良多。”

此次数学节活动现场还有不少社会和高校力量积极参与。北京科技大学现场展出了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中国科技馆也带来了“探索包络线”等科普游戏,让学生们在玩乐中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田刚院士和中学生一起“数林漫步”

记者了解到,为了拓宽同学们的数学视野,本次数学文化节特别邀请了多位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专题分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以“数林漫步”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北大附中数学文化节:让学生感受数学独特魅力

田刚院士在现场为学生们带来了“数林漫步”主题讲座。(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摄)

田刚院士在讲座中说道:“数字是从具体的物品中抽离出来产生数的概念,这是人类一个最伟大的发明。”他从数学的起源讲起,介绍了素数的规律、科学巨著《几何原本》、诸多著名数学家等数学发展历程中的传奇故事,还分享了“五边形密铺的探索之路”等内容,生动地展现了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及其对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他还语重心长地寄语学生们,要像数学家高斯一样,多去尝试,因为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还要善于坚持自我,有耐心坐冷板凳、下苦功夫。

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田刚院士表示,数学文化节是一项国际性活动,六年前自己担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时就开始在国内大力推广。他认为这项活动对普及数学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在他看来,数学是基础学科,严谨的数学训练能培养系统性思维,不管是对从事数学研究还是其他领域,都大有裨益。“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是有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学生从中学开始对数学有更多的了解,数学文化节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针对当下普遍关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田刚院士表示,数学是自然科学和基础科学,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更多的数学人才,所以需要发掘更多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并为其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发展机会。他介绍,目前,国内在发掘有数学天赋的人才方面有两条途径,一是中国数学会主办的全国数学联赛;二是一些非竞赛的方式,比如中国科协的“英才计划”,希望通过培养兴趣来发掘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在大学层面,我们希望对数学有天赋的学生进行精心培育,让他们来充实数学研究队伍,乃至成为数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另外,还有一部分具备数学思维的人才可以去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域发挥作用。”

不过,田刚院士也提到,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因人而异,其核心在于鼓励尝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越超前学越好,小学就开始学初中甚至高中、大学的内容,这种功利化的做法其实不适合孩子的成长。所以,大中贯通培养也不是中学的基础没打好,就要开始去学大学的知识。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如果孩子自己有兴趣探索更多新知识可以适当支持。”

北大附中在国际数学日举办第二届“数学文化节”的活动情况。活动包括数学游园会和学术讲座等,通过趣味游戏和专家分享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同时,田刚院士在讲座中分享数学知识和发展历程,并对数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强调培养兴趣和因人而异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548.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