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东莞大岭山镇出让部分公共停车泊位有偿使用权这一事件,详细介绍了招标结果、出让原因、价格制定、后续管理等内容,还探讨了车位成为“热卖品”的原因及相关政策规定。
近日,东莞大岭山镇出让部分公共停车泊位有偿使用权一事,持续在市民中引发热烈讨论。招标结果正式揭晓,东莞市大岭山智慧停车科技有限公司以1.27亿的底价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了7790个公共停车泊位5至20年的运营权。
从招标文件中可以了解到,此次出让的车位属于市政公共资源,其归属权为大岭山镇人民政府,具体的招标和项目实施工作由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大岭山分局(以下简称“大岭山交通分局”)负责。3月14日,针对出让原因、价格制定、后续管理等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岭山交通分局作出了最新回应。分局表示,车位出让旨在规范停车管理和秩序,提升停车资源的使用率和流动性,从而逐步改善停车环境,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大岭山交通分局相关负责人明确指出,此次出让行为完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此外,根据东莞市政府相关工作会议纪要,镇街可引入竞争机制公开出让路内停车位经营权,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解决“停车难”问题。
价格制定:均低于政府指导价标准
据招标文件显示,出让的车位中,有6516个是路内停车泊位,分布在振华路等35条道路;剩下的1274个车位来自政务中心临时停车场等11个停车场。路内停车位有偿使用权出让年限为5年,停车场泊位的有偿使用权出让年限为20年(均不含建设期一年)。
经过计算,路内停车位的5年期初平均有偿使用费为每个车位206.89元/月,停车场的20年期初平均有偿使用费为每个车位128.81元/月,这两个价格均远低于政府指导价标准。而且从收费情况来看,目前大岭山路内停车收费相较于政府路内停车位收费指导价具有20%的优惠幅度。
后续管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对于镇内其他车位的管理方式,大岭山交通分局表示,将根据未来市民的停车需求以及镇街的停车规划,进行综合考量后再做决定。
招标结果显示,此项目的中标方为东莞市大岭山智慧停车科技有限公司。据公开信息,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10日,注册资本30万元,是东莞市大岭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未来,该公司肩负着智慧停车泊位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智能化改造、运营维护和移交等重要任务,将为有偿使用范围区域内提供优质的停车位服务,并把车位接入统一的停车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大岭山交通分局表示:“目前,东莞市大岭山智慧停车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通过资格审核。接下来,该公司将与交通、交警部门紧密合作,推进停车规划与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停车秩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完善服务体系,为大岭山镇的静态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车位缘何成为“热卖品”?
“卖”掉公共停车位的运营权,东莞并非首个吃螃蟹的城市。佛山、中山、珠海等地在近两年也先后出让了路内停车位,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管理,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
放眼全国,停车位的经营权在近些年成为各地政府的“热卖产品”,出让金额动辄上亿。2023年,全国范围内车位特许经营权的累计成交额就已超过3000亿元。
有分析指出,盘活存量资产、缓解财政压力也是地方政府选择转让特许经营权的初衷之一。转让后,买方可以此为标的物进行融资。
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其中特别提到,路侧停车服务、垃圾清运服务等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经营权或收费权转让等,不得采取特许经营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岭山此宗项目中,出让的是“停车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权”,而非“特许经营权”。大岭山交通分局在回应中引述了2016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印发的《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办法》,其中第四条规定,资源相对稀缺、不能充分提供的,或者主要由部分社会公众使用的市政公共资源可以有偿使用。
本文围绕东莞大岭山镇出让公共停车泊位有偿使用权这一事件展开,介绍了招标情况、出让目的、价格与管理等内容,还提及全国范围内车位经营权出让的现象及相关政策。此次出让旨在规范停车管理、缓解停车难,价格低于指导价,后续将逐步实现管理标准化,且大岭山出让的是有偿使用权而非特许经营权。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