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阐述年三十缺失的原因以及与月亮运行的关系,同时还会涉及到在没有年三十的情况下传统习俗如贴春联的相关知识。
明日便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了,这一天就是今年的除夕。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年三十去哪儿了呢?不仅是今年,从现在一直到2029年,年三十都不会出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啊,这都是月亮的缘故。
年三十是被月亮“偷走”的。今年没有年三十的原因相当简单,那就是今年的腊月是“小月”,仅仅只有29天。那什么是“大月”,什么又是“小月”呢?这还真的是月亮说了算。
农历月份计算方法
在农历里,一个月是依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确定的。古代的人们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那一天确定为农历初一,将其称为“朔”,而到了十五左右月亮满月的时候则称之为“望”。从一次“朔”到一次“望”再到下一次“朔”,这就是农历完整的一个月。
现代天文学计算得出,一整个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是29.5306天。然而,在人们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不可能一到中午就集体把日历翻一页。所以,农历的一个月要么是29天,也就是小月;要么是30天,也就是大月。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其运行速度时快时慢,所以大小月的出现并不固定。如果腊月正好赶上小月,那就只有29天,没有大年三十了。
今年不是年三十第一次“消失”。从2000年开始,2000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12年、2013年、2016年和2022年都没有大年三十。2025到2029年这5年,腊月连续是小月,都不会有年三十。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也是正常现象,只能说是月亮“惹的祸”。
没有大年三十,还贴春联吗?
按照传统习俗,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如果没有大年三十,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不管是按照二十九的习俗,还是按照除夕的习俗来过,团圆、祭祖、守岁、挂灯笼、贴春联、吃年夜饭,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啊,大家的春联也应该张贴起来了。
年年都贴春联,可是你真的了解春联吗?春联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春联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人们会在大门上悬挂长方形的桃木板,并且在上面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此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就被称为“桃符”,而“桃符”就是春联的前身。
在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的国君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春联流传至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成了纸张,被称为“春贴纸”或者“春联”。到了明代,春联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并且开始在民间广泛普及,“贴春联”也逐渐成为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上联贴左边还是右边?如何区分上下联?贴春联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
1. 位置选择
春联通常是贴在门的两侧,横批贴在门楣上。在贴春联的时候,要注意贴得平整、端正,不要出现歪斜或者褶皱的情况。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一种期许。
2. 上下联区分
很多人在贴春联的时候会感到迷惑,不知道如何区分上下联,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方法:看最后一个字的音调。一般来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第三声、第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第一声、第二声),常见的音调形式为“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要是分不清什么是仄声平声,那就简单一点,上联读起来通常感觉比较“沉”,下联读起来就比较“扬”。这样一来,上下联就很容易区分了。
3. 贴法讲究
传统的贴法是当面对大门的时候,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这是因为传统的春联书写顺序是从右往左,横批的文字顺序也是从右至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的书写习惯变成了从左往右,横批也大多是从左往右书写。因此,根据横批的文字方向,也可以把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在今年贴春联之前,可别忘了检查一下顺序哦。
本文首先解释了年三十缺失的原因是与月亮运行相关,腊月可能为小月所以没有年三十。然后讲述了在没有年三十的情况下传统习俗如贴春联等依然照常进行,还详细介绍了春联的历史渊源以及贴春联时上下联区分和贴法的讲究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