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 + 熔盐”储能项目——安徽宿州电厂相关项目主体建设完工,正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同时介绍了熔盐储能技术原理及该项目的储热情况和积极意义。
从国家能源集团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安徽宿州电厂“火电 + 熔盐”储能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主厂房最后一根钢梁成功吊装完成,这个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 + 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建设宣告完工。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迈入设备调试阶段。
那么,熔盐储能技术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熔盐储能技术是利用熔盐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温差来实现热能存储的。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为一个“大充电宝”。在电网低谷时段,即便火电机组依旧正常运行,也能抽取一部分蒸汽输送到熔盐储罐内进行能量储存。而当用电高峰来临或者需要深度调峰时,再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
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火电充电宝”项目,安徽宿州电厂“火电 + 熔盐”储能项目采用了 390℃高温和 190℃低温两个熔盐储罐来进行储热。其储热的主要成分是三元熔盐,设计储热容量达到了 1000 兆瓦时。这样的设计可不简单,它不仅有效解决了机组调峰出力与供汽之间的矛盾,还大大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围绕安徽宿州电厂“火电 + 熔盐”储能项目主体建设完工进入调试阶段展开,介绍了熔盐储能技术原理、项目储热情况,凸显了该项目在解决机组矛盾和提升电网稳定性方面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