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河南消费:品质提升,维权有力激活消费潜力

本文聚焦2024 - 2025年河南消费市场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通过详实的数据呈现12315工作机构的受理成果,同时从优化供给、改善环境、金融权益保护、消防产品质检等多方面,展现河南在提振消费信心、保障消费者权益上的积极实践。

数说

2024年对于河南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而言,是成果丰硕的一年。全省各级12315工作机构就像守护消费者权益的坚强卫士,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270万件。其中,投诉举报达到了109.88万件。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为消费者挽回了高达3.61亿元的经济损失,与以往同期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21.14%。并且,投诉按时初查率、投诉按时办结率、举报按时核查率都稳定在99%以上,这一系列的数据充分彰显了我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的高效与严谨。

■核心提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提出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精心策划推出了“更满意 更消费”专题报道。旨在从多个不同的维度,深入洞察全省在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方面的生动实践,挖掘并释放多样化、差异化的消费潜力,为提振全省的消费信心提供有力的支撑。

消费暖起来 经济热起来

□本报记者 孔学姣 王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消费”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最为热门的词汇,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3·15”的前夕,河南的消费市场已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许多商超纷纷精心装扮,以“春日尝鲜”为主题,用各种各样新鲜美味的食物挑动着消费者的味蕾;露天商业综合体则主打露营元素,通过独特的场景营造,强势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这些特色消费场景就像春天里的一抹亮色,扮靓了河南消费者的春天,而不断优化的消费环境也让整个市场升腾起融融暖意。民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的信心,正逐步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火热动力。

优化供给 促进品质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消费品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过去简单的“有没有”转变为现在更为注重的“好不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需求、有市场,就需要不断增加优质供给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3月12日,一架满载着来自泰国的榴莲、山竹、椰子等新鲜水果的货机,带着浓郁的果香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机场海关的高效监管下,这批水果快速完成了查检、拆分等一系列流程,随后便发往全国各地。

郑州机场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高辉介绍说:“像这样的进口水果包机,每周大约有6趟,几乎每天都有新鲜水果从郑州机场入境。我们积极支持企业采取‘提前申报’的方式进行报关,在水果还未落地之前,报关单就可以提前申报和审核,这样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经过快速的查验等环节,水果在2个小时内就可以放行。”

在绿色通道、随到随检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的有力支持下,这批来自东南亚的水果一大早就顺利上架到郑州市的各大商超。

郑州市金水区某超市负责人表示:“从春节到现在,草莓以及椰子、山竹等水果一直都是非常抢手的商品。”结合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市场动态,超市加大了热带水果、精品水果的供应力度,为河南消费者的品质生活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鲜味。

不仅商超在丰富品类供给方面争“鲜”,各大商业综合体也在创新场景方面开始“花式整活”。

从3月至5月,郑州阜民里连续两个月举办春日市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打卡;开春以来的每个周末,洛阳魏坡·新序都会接连举办露营等特色活动,热情邀请周边的年轻人来这里尽情“撒欢”……

得益于供给端的持续发力,我省的消费市场呈现出产品持续优化、场景不断丰富的良好态势。不仅涌现出像胖东来这样被誉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的商业典范,更有蜜雪冰城、锅圈食汇等河南本土品牌火爆“出圈”,让“河南品牌”加速走向全国市场。

改善环境 提振消费信心

要提振消费信心,仅仅增加优质供给是不够的,还需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5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共筑满意消费”。全省多地积极响应,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努力构建消费维权“新高地”。

漯河市市场监管局举办了“12315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各界代表走进12315热线中心,让他们切身感受12315热线的“热度”和为消费者排忧解难的“温度”。参与活动的律师代表阎睿说:“消费维权工作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作为一名律师,我一定会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为消费维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三门峡,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市场监管部门齐聚一堂,分别展示了各自在优化消费环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成效,并共同签署了《消费环境建设领域跨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携手为改善消费环境而努力。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激发消费活力 放心消费在中原”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促进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维权效能进一步提高。全省累计培育放心消费主体4.34万家,新增ODR(消费纠纷在线解决)企业8633家,累计发展到2.42万家,ODR企业和解成功率逐年提升至85.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7倍。消费维权“五进”站点不断向乡村、行业协会、网络交易平台延伸,有力促进了消费纠纷的源头化解,新增“五进”站点7055家,同比增长55.67%。

更满意,才会更消费。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部署开展‘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通过破解消费痛点问题、推进消费供给提质、提高消费维权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为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守好消费“钱袋子”

□本报记者 李鹏

金融行业始终秉持着“金融为民”的初心,致力于守好消费者的“钱袋子”。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公众金融活动的日益频繁,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3月10日,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正式启动了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暨为民办实事活动。全省百余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核心,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服务举措,联手打造了一场金融知识普及与权益守护的“暖心行动”。

那么,如何才能守好群众的“钱袋子”呢?我省金融领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发布防范非法金融中介活动典型案例及风险提示,以真实发生的案件为警示,揭示“非法代理维权”“非法代理退保”等骗局的套路;开展“金融高管讲风险”活动,借助金融高管的专业身份,结合典型案例,为公众提供切实可行的防范建议;推出“豫小宝讲消保”系列动画,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展播黑灰产治理经验做法、取得成效等宣传视频,帮助金融消费者轻松辨别风险。

金融纠纷化解是社会治理中的一个“关键题”。我省金融监管部门聚焦小额金融纠纷多发领域,率先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小额纠纷快处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发现在机构、化解在基层”。相关数据显示,全省金融领域投诉量连续两年实现同比下降,2024年服务消费者36.26万人次,化解金融纠纷合计16.37亿元,金融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了让金融宣教更加生动有趣,交通银行、中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走进河南历史文化地标,开展“穿越华夏金融消保文化之旅”、“豫小宝金融卫士”同行巡游等活动,让游客在感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轻松学习金融知识。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不断创新金融宣传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着力提升辖内群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为构建健康金融生态、助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火场神器如何验

□本报记者 黄岱昕 本报通讯员 郝一蓓

售价仅仅几十元一个的灭火器,在关键时刻却能成为救命的神器。然而,你买到的消防产品都合格吗?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我省消防救援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共同为消费者“验货”。

连日来,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该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检查。3月13日,在涧西区一家销售点内,记者跟随联合检查组,实地了解如何对消防产品质量进行判别。

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火调技术科专业技术二级指挥员冯仪介绍说:“消防产品都有二维码标签,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一扫,就能看到产品的基本信息。”并且,消费者还可在中国消防产品信息网上,便捷查询生产厂家、规格型号、流通环节等详细信息。

除了通过扫码查询,现场利用简单观察和试验,同样能了解许多产品的质量。以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为例,压力表指针应在绿色区域内,压力过高或过低都表明产品不合格。冯仪特别提示,根据最新国家标准,今年1月1日后生产的所有灭火器,瓶身必须为大红色。

涧西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姚丽萍,则重点查阅了产品质量认证书、型式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和经销单位的进货台账。她表示:“我们注重从生产、流通等环节开展全流程治理,确保消防产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管用、好用。”必要时,还会将产品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抽检。

此次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组严格按照《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和《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走进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使用单位,重点对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水带、水枪、室内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灯具、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等进行抽样检查和测试。冯仪提醒消费者:“目前,火灾报警产品、灭火器和避难逃生产品,均进行强制性认证,消费者选购时可认准3C标志。”

除洛阳外,我省多地消防救援部门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项治理和宣传活动。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消防产品辨真伪”直播,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向消费者传授如何正确选购和维护保养消防器材;商丘市睢阳区消防救援大队在联合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的同时,还对经营者进行科普讲解,防止假冒伪劣消防器材流入市场。

挽回经济损失3.61亿元

我省消费者权益保障不断加强

本报讯(记者 孔学姣)3月14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2024年,全省各级12315工作机构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共受理投诉举报咨询270万件,其中投诉举报109.88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1亿元,同比增长21.14%。

从投诉举报量的变化来看,2024年全省12315工作机构接收的投诉举报总量同比增长11.56%,增速较上年下降约1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保持增速下降的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省消费市场的逐步规范。

2024年商品消费类投诉举报共79.49万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69.94%,这凸显了商品消费领域问题的普遍性。其中,食品类投诉占比最高,达到41.3%,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比如经营腐败变质或混有异物的食品,预包装食品的包装没有标签、标签标注的事项不完整不真实等。

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网购类投诉举报量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24年涉及网购类的投诉举报量共计52.33万件,同比增长8.81%,主要问题集中在食品、家居用品、服装鞋帽等领域。其中,拼多多电商平台投诉举报量共计11.14万件,占比为21.30%,主要聚焦在产品质量和虚假广告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全省ODR(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提质扩面,源头化解成效明显。ODR单位活跃度比上年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平均和解周期缩短至4天,促使更多消费纠纷在源头就得到了化解。这也充分展现了ODR机制的高效便捷以及市场监管部门在消费维权数字化转型方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全省调解成功率进一步提升3个百分点,投诉按时初查率、投诉按时办结率、举报按时核查率稳定在99%以上,投诉公示率达到97.5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投诉举报处理效能的稳步提升,12315已成为消费者信赖的权益保护坚强后盾。

本文全面展现了2024 - 2025年河南在消费市场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积极作为和显著成效。从消费市场的供给优化到消费环境的改善,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到消防产品质量监管,再到12315工作机构的高效运作,各方面举措共同发力,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消费信心,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6224.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