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藏乌梨”骗局展开,讲述了新京报记者此前调查“藏乌梨”市场,发现其虚假宣传的情况,在相关报道发布后,进一步追踪电商平台店铺动态以及发货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行动。
3月14日,针对新京报“3.15”报道的《起底“藏乌梨”骗局:虚构的高原特产,普通梨高温加工而成》,记者继续追踪文中涉及的电商平台店铺。结果发现,相关样品所在的部分店铺已下架“藏乌梨”,然而仍有部分电商平台店铺在售卖这款产品。与此同时,发货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已经启动了排查工作。
此前,新京报记者深入调查“藏乌梨”市场。在电商平台“赵州天天果园”“崔氏家园果蔬经营部”“冀凯鑫生鲜果园”分别购买了一箱“藏乌梨”。这些店铺宣称该水果是“川藏特产”,产自西藏地区。记者购买的价格分别为26.4元(3.5斤)、32.9元(4.5斤)、34.6元(3斤),而发货地分别是河北晋州和安徽砀山。收到货物后,记者发现三箱“藏乌梨”均为黑色外皮,果肉呈现出正常的透亮白皙状态,口感与玉露梨和皇冠梨相近。
对于“藏乌梨”,相关专家进行科普,截至目前,从未发现过原生黑皮梨物种。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也表示,从未听说过这种品种的梨。新京报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和实验发现,“藏乌梨”所宣称的西藏高原产地等“身份背景”完全是虚构的,它实际上是普通梨经过高温加工制作而成的。
相关稿件发布后,3月14日,记者发现上述三家店铺均已下架相关“藏乌梨”。其中,“赵州天天果园”的相关“藏乌梨”购买链接显示“商品已售罄推介以下相似商品”,其店铺内仅剩下山东莱阳秋月梨、山东冠县秋月梨、赵州雪花梨等梨品种。“冀凯鑫生鲜果园”的购买链接显示“商品下架,为您找到同款”,店内只有秋月梨、河北鸭梨、雪花梨等水果。“崔氏家园果蔬经营部”则显示“商品已失效,推荐以下相似产品”,店铺内已无任何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相关线上店铺,记者发现多家电商平台仍有不少店铺在售卖“藏乌梨”。这些店铺的宣传页依然打着“西藏高原 皮薄清甜多汁”“西藏高原藏乌梨”的旗号,消费者仍然可以购买到该产品。不过,有店铺客服直言,产品是后期加工变成黑色的,对人体无害。当然,也有电商平台已经全面下架“藏乌梨”产品,在平台上搜索不到相关商品。
针对上述相关样品的发货地河北晋州、安徽砀山,新京报记者分别致电当地市场监管局。河北晋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已于第一时间开始排查。初步核查发现,发货地为晋州的“藏乌梨”实际来自赵县,由于快递公司在晋州,所以物流快递单显示从晋州发货。目前,通过在水果冷库、加工厂逐步核查,尚未发现有加工“藏乌梨”的商家。此外,晋州本地生产的鸭梨、皇冠梨皮质较薄,用于制作“藏乌梨”的梨更可能采用皮质较厚的雪梨或者玉露梨。
安徽砀山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称,正在了解情况并向上级汇报。
本文围绕“藏乌梨”骗局展开报道,先介绍记者前期调查发现其虚假宣传的情况,报道发布后部分涉事店铺下架产品,但仍有店铺售卖。同时,发货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启动排查,晋州初步核查有进展,砀山正在了解情况。这反映出“藏乌梨”市场存在的虚假宣传乱象以及监管部门的及时行动。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