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赵倩,婉拒东部多所高校邀约,跨越2000公里从黄浦江畔回到黄河之滨的甘肃政法大学成为一名青年教师。文中介绍了她作出这一职业抉择的原因,以及入职后的工作情况,包括科研教学、指导学生就业等,展现了她对西部教育的热爱与坚守。
在漫漫求学路上,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她从西北那座宁静的小城出发,一路怀揣着梦想与求知的渴望,奔赴繁华的黄浦江畔,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求学征程。时光流转,她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才华,以博士的身份华丽转身。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毕业之际,她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职业抉择。她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博士赵倩,面对东部多所高校抛出的橄榄枝,她毅然拒绝,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重返西部,成为了甘肃政法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
初次见到赵倩,她一头利落的短发,身着简约的休闲服饰,干练的气质中透着一种恬淡,那种宁静且充满力量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对她的故事充满了好奇。
回忆起当初的决定,赵倩眼神坚定且充满了回忆。“还没毕业的时候,甘肃政法大学就向我抛出了橄榄枝,而且这个机会与我所学的国际政治专业正好对口。”她说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风俗都早已深深烙印在她的灵魂深处。这种割舍不下的亲切感,在她面临就业去向的关键时刻,成为了左右她选择的至关重要的砝码。
赵倩坦诚地说:“甘肃政法大学所提供的平台,与我学的国际政治专业高度契合,能够让我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起来。而且学校给予我的热情与诚意,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被重视、被需要。虽然南方高校在条件和机会上可能更具吸引力,但西北这片土地才让我有归属感。在这里,我可以毫无保留地施展自己所学,把心中的理念和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还能获得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
自2021年入职甘肃政法大学以来,赵倩便开启了科研与教学并行的忙碌工作模式。这段充实的经历,让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在她的精心辅导和鼓励下,5名2021级研究生分别被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为博士生。不仅如此,赵倩还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就业领域,她积极引导并帮助学生备考选调生、公务员等各类考试。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众多学生顺利通过选拔,最终在甘肃省法院、检察院、仲裁院等本地单位扎根,成为推动甘肃发展的新生力量。
回顾自己指导学生就业的点点滴滴,赵倩感慨万千。她深知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会伴随着迷茫和困惑。“就业要综合考虑个人性格、兴趣和职业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受刻板印象的束缚。”赵倩语重心长地说,她认为东西部各有优势,西部在科研政策、项目资源、人才引育等方面独具特色,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赵倩担任着班主任一职,相近的年龄让她能够轻松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工作之余,她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区域国别研究,努力探索甘肃与东南亚国家在贸易和人文交流方面的交汇点。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西部教育的热爱与坚守,让知识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赵倩拒绝东部高校邀约,回到甘肃政法大学任教的故事。她因专业对口、对家乡的眷恋和归属感做出这一选择。入职后,她在科研教学上取得成果,指导学生升学和就业,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方向,同时开展区域国别研究。赵倩用行动展现了对西部教育的热爱与坚守,为西部发展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