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西部:无悔选择成就人生价值 奉献西部,共赴美好未来的逐梦之旅

本文聚焦于响应广袤西部对人才的呼唤,深入采访了多位扎根西部多年的先行者,展现他们在教育、科研、农业等不同领域的奋斗历程与内心感悟,凸显他们对扎根西部这一选择的无悔与执着。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建功西部】

当广袤的西部向人才发出热切的呼唤,那些早已扎根西部多年的先行者们,内心究竟作何感想呢?近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从他们的话语里频繁听到一个坚定的答案:“值得!”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也被这片土地滋养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前庄小学副校长马晓丽,毕业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回忆起当初毅然回乡执教的选择,她坦然表示“从没后悔过”。

“我常常鼓励和帮助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而孩子们也用他们独有的方式温暖着我。有一次,我看到黑板上写着一句‘马老师,谢谢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马晓丽激动地说道,“我亲眼见证着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怯内向,逐渐变得自信开朗。而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可以为他们遮风挡雨的人。未来,我会一直留在这里,把更多的爱和陪伴带给更多的孩子。”

“感恩黄河的养育,感恩西部提供的广阔舞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河研究中心主任方兰,同样有着深切的感受。

从德国攻读博士归国20多年来,方兰的足迹遍布陕西的山山水水。她深耕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致力于探索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她还创新性地提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榆阳模式”,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看到黄河岁岁安澜,听着农民们欢快的欢声笑语,我心里满是成就感!”方兰深情地说。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浩飞在西部从事科研的第15个年头。当年,这位来自河南洛阳、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高材生,敏锐地察觉到重庆急需新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人才,且发展潜力巨大,便满怀期待地留了下来。一路走来,他的科研成果丰硕——主持十多项重要项目,获得130余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西部会慷慨回馈那些热爱它的人。我已经在这里收获了梦想,以后将继续坚守,为西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史浩飞坚定地说道。

“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我这心里哟,比吃了蜜糖还要甜!”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培坤感慨地说。大学毕业后,他在湖北工作了多年,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塔山村。

“农村天地广阔,在这里我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郑培坤自豪地展示着自己回乡十多年的“成绩单”,“依托政策支持和技术优势,我带着乡亲们大力发展养猪产业,成立了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农业公司、14个家庭农场。”

“我还鼓励不少年轻人回乡一起干。如今,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人人都说回来得值!”郑培坤满足地笑了,“和西部热土共同奔向未来,别提有多幸福!”

本文通过对马晓丽、方兰、史浩飞、郑培坤等扎根西部多年的先行者的采访,展现了他们在教育、科研、农业等领域的奋斗与付出,他们在为西部发展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和满满的成就感,深刻体现了扎根西部这一选择的“值得”,彰显了他们对西部热土的热爱与坚守。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484.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