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昆山陆家镇的科技创新发展,介绍了陆家镇在创新型企业培育方面的成果,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增多等,还讲述了好孩子集团等企业的创新实践,同时阐述了陆家镇搭建的各类科创平台及其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昆山陆家镇始终将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其视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一直以来,陆家镇全力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积极搭建科创平台,努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这样的努力下,陆家镇创新型企业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2024年,陆家镇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71家,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了12.5%,这一数据彰显了陆家镇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
企业发力:打造行业新标杆
近年来,陆家镇在科技创新领域可谓是捷报频传。去年11月5日,全国单体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成功并网发电,而其核心技术“天双跟踪”系统便来自陆家镇。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了陆家镇科创企业的技术实力,也为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久之后,陆家镇又有十多家“链主”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至此,陆家镇高新企业总量超过120家,有效增幅在昆山排名第一。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离不开陆家镇科创企业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发力。
好孩子集团作为陆家镇的龙头企业,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好孩子集团持续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精心建立了一支由数百名专业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这支团队致力于儿童用品的创新研发,不断探索新技术、新设计。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安全座椅、儿童电动车等系列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和独特的设计,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好孩子集团总裁办主任兼研发总监涂祖宏表示:“没有今天的研发投入,就没有明天的收获。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要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科技创新正重构好孩子母婴产业生态,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除了好孩子集团,陆家镇还涌现出了一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日前,华声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入选2024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陆家镇的科创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华声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电子元器件表面处理工艺关键核心技术为核心研究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55项,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昆山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
据统计,2024年陆家镇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71家,同比增长12.5%;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6家,全镇有效高企数达143家;入选江苏省瞪羚企业6家。这些不断增长的创新型企业,已然成为陆家镇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为陆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平台搭建:助力科创新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陆家镇积极搭建各类科创平台。华东农业科技中心金竹院区、智源孵化器、苏州6数字创意园先后启用,年均10万平方米以上的科创载体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创新服务。
陆家镇引进的华东农业科技中心金竹院区,聚集了农业产业各个细分领域。陆家镇依托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引育人才,将科研成果叠加到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发展未来农业的现实路径。目前,位于陆家镇的华东农业科技中心已签约6个农业创新团队,孵化出中农数智、垂直农业等6家农业科技企业,成功打造了长三角智慧农业最活跃的创新沃土。
正在建设中的海美国际长三角智能机器人科创产业园是陆家镇着力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集群的重点园区。园区计划按照新型产业用地特性与“工业上楼”实践标准,建设一个综合型产业社区,可为企业提供总部办公、研发、生产、生活配套等全要素服务载体。
该科创产业园的搭建离不开政府全方位的服务。海美国际前期部经理介绍:“我们致力于将海美产业园打造成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和科创中心。自项目获批动工以来,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上门提供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的服务,及时为我们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让我们对于完成目标充满信心。”
除了科创平台的搭建,陆家镇还积极举办相关活动。2024年7月4日,陆家镇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暨“都市科创区”主题协商议事活动在陆家镇“6 ”数字创意园举行。会上,科创载体围绕园区科创载体建设、项目招引作交流发言,指出要聚焦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搭建创新平台载体,提升创新要素供给和服务水平。
本文介绍了昆山陆家镇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果。一方面,陆家镇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好孩子集团、华声电子科技等企业积极发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陆家镇积极搭建科创平台,如华东农业科技中心金竹院区、海美国际长三角智能机器人科创产业园等,并举办相关活动,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陆家镇创新驱动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