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粮食安全保障升级,“陆海统筹”显成效,烟台发力粮食收储改革,构建“陆海粮仓”协同新格局

山东省烟台市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展开。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山东深化粮食收储工作改革创新、建设“齐鲁粮仓”的情况,重点提及烟台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农业强市,在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采取的多方面举措。

3月1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了“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着重介绍了山东深化粮食收储工作改革创新,全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相关情况。

烟台粮食安全保障升级,“陆海统筹”显成效,烟台发力粮食收储改革,构建“陆海粮仓”协同新格局

烟台市身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以及农业强市,在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领域开展了众多有益探索。烟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松杰针对这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王松杰强调,粮食问题既关系到国家战略布局,又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烟台市作为粮食大省的主销区,始终坚定地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创新推出“陆海粮仓”协调联动模式,不断增强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的协同能力,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主要从以下三个关键方面发力:

其一,强化“党政同责”,构建“大联动”工作格局。烟台市坚持高位推动粮食安全工作,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双挂帅”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机制。明确党政领导班子的职责清单,切实落实“党政同责”的要求。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专门组建了粮食安全强基固本攻坚团队,形成了“发改牵头、部门联动、市县贯通”的高效工作模式,实现了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齐抓共管与高效推进。

其二,坚持“陆海统筹”,打造“多元化”供给体系。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烟台市充分发挥自身海域面积广阔、生态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一方面,积极挖掘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56.2万亩,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连续4年“三增”。另一方面,向海洋拓展发展空间,首创“蓝色粮仓”立体开发模式。目前,烟台市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22家,数量位居全国地市级首位,水产品年产量接近200万吨。打造了全国唯一的海上经济开发区——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推进深远海浮式网箱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壮大生态渔业产业。同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育种攻关联合体,累计研发农作物新品种206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此外,烟台市作为全国食品工业产业集群示范区,打造了速冻食品、果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涵盖20多个大类、400多个品种的完整食品工业体系。在粮油加工领域,拥有鲁花、龙大、蓝白等一大批领军型企业,其中9家企业营收过十亿元,粮油加工行业年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

其三,聚焦协同推进,筑牢“全链条”保障防线。烟台市围绕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重点环节,实施全方位监管,一体推进各项工作,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地方储备粮规模保持在50万吨以上,成品粮油储备能够保障城区人口15天以上的市场供应量。烟台港年总通过能力超700万吨,粮食吞吐量超400万吨,有效保障了“北粮南运”“外粮内运”通道的畅通。依托14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每年清理烘干粮食60余万吨,节约粮食2.5万吨。持续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十四五”以来,累计升级改造和新建政策性仓容38万吨,全市完好仓容达244万吨,全方位夯实了粮食安全基础。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显著成效。通过强化“党政同责”构建工作格局、坚持“陆海统筹”打造供给体系、聚焦协同推进筑牢保障防线,烟台在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上取得进展,提升了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贡献了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216.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