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段洪涛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全球湖泊水生植被群落卫星遥感监测方法,重构了全球多个浅水湖泊水上和水下植被的时空分布数据集,分析了1989 - 2021年全球湖泊水生植被的覆盖面积、分布情况以及1990年以来的变化趋势,还探究了造成这些变化的主导因素,最后提出应采取应对策略保护湖泊生态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讯,根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可知,解析全球湖泊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以及演变模式,这对于未来湖泊生态的预警与应对工作是极为关键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研究员段洪涛所带领的课题组构建了一种针对全球湖泊水生植被群落的卫星遥感监测方法。他们以1989年至2021年期间多达140万景的Landsat卫星影像为依据,重新构建了自1990年以来全球5587个浅水湖泊水上植被和水下植被的时空分布数据集。
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在1989年至2021年这个时间段内,全球湖泊水生植被平均覆盖的面积达到了108186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占全球湖泊总面积的28.9%。从全球范围来看,有95%的水生植被分布在北半球,其中北美洲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亚洲与欧洲紧随其后。与此同时,研究也表明,自1990年以来,全球湖泊的沉水植被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浮叶/挺水植被的变化则是先减少后增加,并且以2000年左右为转折点。从2000年开始,全球湖泊的沉水植被快速退化,减少的比例达到了30.4%;而浮叶/挺水植被则是缓慢增加,增加幅度为15.6%。
研究还表明,在2010年之前,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富营养化加剧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然而在2010年之后,全球变暖成为了湖泊生态变化的主导因素。基于此,该研究提出,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来保护湖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科学院的这项研究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全球湖泊植被的情况,包括其分布、面积、变化趋势以及背后的主导因素。这有助于我们重视湖泊生态问题,并且为采取应对措施保护湖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