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在深圳宝安启幕的“聚势湾区·链动未来”湾区产业并购生态大会,会上全国首个跨区域产业并购服务平台——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揭牌成立。文章详细阐述了该中心的运营模式、战略举措、成员构成等,还提及了宝安在产业与资本融合方面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3月12日,一场聚焦产业并购的盛会——“聚势湾区·链动未来”湾区产业并购生态大会在深圳宝安盛大启幕。在这次意义非凡的大会上,全国首个跨区域产业并购服务平台——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无疑为大湾区的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据悉,新成立的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积极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并购生态“朋友圈”。这个“朋友圈”涵盖了大湾区的上市公司、优质创新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200家核心成员。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政府搭台、资本赋能、产业协同”的三维联动格局,为产业并购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024年,资本市场迎来了政策红利的集中释放。而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作为落实新“国九条”、证监会“并购六条”及“深圳并购十四条”等政策的重要平台,将通过一系列系统工程,如政策创新、生态聚合、产融联动等,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首批将释放数十亿元需求
全国首个跨区域产业并购服务平台成立
活动现场,科技感十足的AI数字人向现场观众详细介绍了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愿景。该中心由深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营,开创性地采用了“政策传导中枢+资源对接平台+协同创新工场”三位一体模式。这种模式推动并购服务从传统的碎片化模式向生态化模式跃升,着力破解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壁垒与资源错配问题,为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25年,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制定了六大战略举措,以推动产业并购的高质量发展。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强化政策赋能,设立并购专项奖励,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并购活动;二是实施清单式精准匹配,启动“湾区并购两张清单”,首批将释放数十亿元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并购机会;三是推进金融创新,设立并购专项基金,试点“并购+”融资组合产品,推出中小企业“并购成长计划”,解决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四是打造并购特色园区,构建“并购企业 - 配套服务 - 产业集群”三级生态体系,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五是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聚焦“视半工备、海陆空网”等产业领域,定期举办产业链大会,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六是实施专业护航计划,组建“并购服务团”,构建起覆盖并购全流程的专业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从尽调到整合的全周期陪伴。
此外,在大会上,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还向天职国际、德勤华永等会计师事务所和信达、锦天城等律所颁发了专家服务团证书。这些专业机构将为大湾区的产业并购提供财税筹划、合规风控、跨境并购等标准化服务,有效缩短企业并购尽调周期,提升并购效率。
深圳证监局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湾区产业并购服务迈入了体系化、专业化、协同化的新阶段,为打造湾区产业并购生态‘朋友圈’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演进,该中心将以“打造国际并购资源配置中心”为目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平台作用,助力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东莞、中山等多地携手
打造千亿级产业并购生态“朋友圈”
站在欢乐港湾的滨海艺术中心,向西能看到前海的金融地标,向东则可见东莞的制造集群。以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为支点,深圳、东莞、中山等多地携手共建“立足宝安、联动前海、辐射湾区”的千亿级产业并购生态“朋友圈”。这个强大的联盟将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并购重组市场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湾区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这个“朋友圈”并非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融合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200家核心成员的强大联盟。其中,深圳证监局、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市委金融办、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宝安区人民政府、前海管理局、东莞滨海湾新区管委会、中山翠亨新区管委会等为指导单位,深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深圳上市公司协会、宝安区上市企业协会、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家机构和企业为共同发起单位。立讯精密、顺丰控股等上市龙头企业牵头,并吸纳了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机构等成员。
在揭牌仪式现场,宝安区还与四家企业签署了并购项目落地协议,并与中信建投、国信、世纪等五大券商和两家投资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同时,会上还举行了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企业授牌仪式,软牛科技、今朝时代等8家企业获授牌,这标志着大湾区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正如立讯精密副董事长王来胜所言,“当产业要素与资本活水深度交融,湾区必将诞生更多世界级巨头。”他在会上分享时,以公司通过12次并购实现300倍市值增长的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产业协同的巨大潜力。未来,前海的资本、宝安的制造、东莞的配套、中山的空间,或将通过湾区产业并购生态“朋友圈”实现“要素共振”。
从“制造大区”到“资本强区”
宝安打造“产融协同”湾区样本
作为大会的东道主,近年来,宝安区持续深化实体经济与资本运作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了具有示范效应的“产融协同”湾区样本。
数据显示,宝安区产业底盘坚实,创新动能强劲。2024年GDP突破53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区拥有5.45万家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高企业7402家,企业数量连续8年居全国县区首位。其中,全区8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中,近三年有15家通过并购实现产值倍增。此外,41家拟上市企业形成梯队储备,其中半导体、智能装备领域占比超60%。截止3月12日,深圳股交“专精特新”专板入板企业119家,占全市的46%。
“我们正从‘普惠服务’转向‘精准滴灌’,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支持。”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近三年整备4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实现优质项目低成本“拎包入住”;建立跨部门上市服务机制,累计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120余项;组建40余家机构参与的“并购智库”,三年举办境内外资本市场专题培训51场,服务企业超3200家次。
从“制造大区”到“资本强区”,宝安正以湾区产业并购中心为战略支点,深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主体的协同创新,构建“政策牵引、资本赋能、生态共生”的产融新范式。正如参会企业代表所言:“在宝安,找到的不仅是资金和空间,更是产业链价值重塑的无限可能。”未来,宝安还将在前沿领域布局人工智能、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本文围绕3月12日在深圳宝安举行的湾区产业并购生态大会展开,详细介绍了全国首个跨区域产业并购服务平台——湾区产业并购服务中心的成立情况、运营模式、战略举措等。同时,阐述了多地携手打造千亿级产业并购生态“朋友圈”的情况,以及宝安区在产业与资本融合方面的成果和未来发展规划。该中心的成立和宝安的积极探索,将为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新高度。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