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大教授与茅台:产量提升之说遭茅台否认 山东科大教授成果称改茅台工艺,茅台:内容有误

这篇山东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该校教授施陈博及其团队历时4年攻克技术难题,改变茅台生产工艺,使年产量提高30% - 50%且次品率降低99%以上。此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后,茅台集团相关部门表示山东科大发布内容有误,澎湃新闻试图联系施陈博也未得到回复,并且山东科大官方公众号已删除相关文章。文章还提及了该成果被指带来的多方面效益。

2月21日晚间时分,山东科技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他们学校的“山海英才”特聘教授、智能装备学院的教师施陈博,和他的团队花费了整整4年的时间,成功攻克了行业内的技术难题。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文中声称他们改变了茅台沿用了几十年的生产工艺,这一改变带来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茅台的年产量竟然提高了30% - 50%,而且次品率更是降低了99%以上。

这样一则消息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家都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好奇,同时也存在诸多的疑问。

到了2月22日下午,茅台集团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针对此事向澎湃新闻作出了回应,表示山东科技大学所发布的内容存在错误。该负责人明确指出,茅台的产量根本不可能提高这么多,并且表示会私下协调山东科技大学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改。

就在当天下午,澎湃新闻积极行动起来,试图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联系施陈博教授,目的是想要深入了解关于“改变了茅台几十年的生产工艺,使茅台的年产量提高了30% - 50%,次品率降低了99%以上”这一说法的具体情况。然而,截至到稿件即将发布的时候,澎湃新闻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另外,在22日傍晚时分,当澎湃新闻再次进行查询的时候发现,山东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将之前提到“将茅台的年产量提高了30% - 50%”等相关内容的文章删除了。

那篇被删除的文章之前还宣称,在这4年的时间里,施陈博教授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他们尝试了10多种不同的传感手段,经过10次的样机试制,最终研制出了全球首款乳玻瓶微渗漏高速在线检测设备。这一设备的诞生意义非凡,它打破了食品包装检测行业一直以来被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成功攻克了容器微渗漏、玻璃微裂纹、成品微异物等行业技术难题,进而改变了茅台的生产工艺,带来了所谓年产量和次品率的巨大变化。同时,文章还认为这个成果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茅台集团,它为茅台集团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而且这一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以及行销国家地区相关产业在新旧动能方面的转换,对促进传统产业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国内其他白酒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这篇文章围绕山东科技大学教授成果对茅台生产工艺影响的争议展开。山东科大公众号发布的成果信息被茅台否认,山科大删除文章且教授未回应澎湃新闻。此事反映出在信息发布时应确保真实性,同时也显示出高校科研成果宣传与企业实际情况对接中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349.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22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