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民生答卷:云南代表委员积极建言,关注民生!云南代表委员为中国式现代化出谋划策

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民生保障这一核心,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展现云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结合实际情况,就稳就业促增收、补短板强保障、关爱“一老一小”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作为。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民生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并且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与此同时,报告还针对教育、医疗、就业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民生关怀。

面对这份清晰明了的民生任务清单,来自云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全国政协委员们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并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能为民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稳就业促增收 夯实民生之基

就业,无疑是民生的根本所在。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要以更大的力度来稳定和扩大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一直密切关注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他深刻地指出:“保障高校毕业生这个重点群体的就业稳定,对于增强就业的韧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看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方面需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经费的投入。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首先,建立毕业生就业政策动态评估机制,重点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等难题,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毕业生。其次,加快出台地方性招才引智政策,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对于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抵扣等优惠措施,以此激励企业积极吸纳毕业生。最后,大幅优化国家各级就业补助资金,将重点向毕业生群体倾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访企拓岗、校园招聘等工作,为家庭困难毕业生等提供更多的帮扶经费,助力他们顺利就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等一系列措施,让全国人大代表、砚山县华韵手工刺绣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陆芬倍感振奋。她介绍说,公司通过“协会 + 合作社 + 公司 + 绣娘”的创新模式,目前已经带动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4 个县的 2000 余名农村妇女投身文化产业发展。业绩表现出色的绣娘,年收入能够超过 4 万元。基于此,她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和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文化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帮扶,尽可能实现“应培尽培”,以更好地满足从业人员多样化的需求,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补短板强保障 化解民生之忧

就医和就学,是群众最为关心的身边大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系列措施,让全国人大代表、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兰兰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结合自身的基层工作实际,兰兰建议进一步强化边境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边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通过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边疆地区医疗保障事业实现新的发展,让边境地区的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包括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内容。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昭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甄兰芳十分关注。她建议,对于欠发达地区,要加大在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面对未来几年高中阶段学位可能会出现短暂紧张的问题,需要提前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要满足高峰期的需求,又要防止后期出现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她还特别提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不仅有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育意愿。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因政策调整对民办幼儿园造成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教师高继兰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她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师资力量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以维西县为例,全县共有公办幼儿园 72 所,其中 63 所分布在农村,但在编学前教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巡回支教人员成为了保育工作的主力。“边疆民族地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农村与城区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有些村级幼儿园只能聘用临时人员来教育幼儿,导致保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针对这些问题,她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适当增加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编制,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村级幼儿园的硬件设施,让村级幼儿园能够留得住优秀的教师。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让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关爱“一老一小” 增进民生福祉

“一老一小”问题,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是社会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认为,发展养老产业应当以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集康复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旅居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养老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养老服务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

幼儿托育也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的供给。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方聚焦托育服务问题,走访调研了不少托育机构。她发现,目前市场上托育机构的整体数量不足,托育模式主要以日托为主,服务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存在收费偏高、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建议政府应加大公办托育机构的建设力度,对民办托育机构给予政策倾斜,降低托育费用,让群众“有得托”“托得起”。同时,要建立统一的托育机构师资认证体系,提高托育机构的师资水平,并制定托育机构的行业准入门槛,建立监督考核评价常态机制,提高托育服务的质量,丰富托育服务的供给,真正让群众“托得好”。

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题,介绍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民生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云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结合实际,从稳就业促增收、补短板强保障、关爱“一老一小”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涵盖了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多个民生领域,展现了他们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努力,为推动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路。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412.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